摘要:9月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播出一条令人唏嘘的调解案例:洛阳老城区一处老旧的单元房里,48岁的李先生扶着腹部长长的手术疤痕,对着镜头哽咽,“我养了十年的孩子,竟跟我一滴血缘都没有;如今我胃癌晚期,只想让孩子回到亲妈身边,好好上学。”一句话,揭开了一场掺
9月8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播出一条令人唏嘘的调解案例:洛阳老城区一处老旧的单元房里,48岁的李先生扶着腹部长长的手术疤痕,对着镜头哽咽,“我养了十年的孩子,竟跟我一滴血缘都没有;如今我胃癌晚期,只想让孩子回到亲妈身边,好好上学。”一句话,揭开了一场掺杂着背叛、病痛、房产与抚养纠纷的伦理悲剧。
2013年,李先生在深圳打工时认识同为河南老乡的王女士,两人迅速同居。王女士怀孕后,回洛阳待产,李先生每月把四千多元工资悉数寄回,自己只留路费。孩子出生后,李先生给孩子取名“小棉袄”,寓意贴心。为给孩子上户口,两人于2015年补领结婚证。2018年,因王女士长期抽烟、喝酒、打牌,夜不归宿,双方协议离婚,约定女儿由李先生抚养,王女士每月支付500元生活费,但钱款常常拖欠。此后,李先生既当爹又当妈,靠送外卖、做代驾维持生计。
2022年初,李先生腹部持续疼痛,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术后需定期化疗,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年仅10岁的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先给爸爸倒水、热中药,再趴在小凳子上写作业。李先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可以病死,但孩子不能没人管。”于是委托姐姐李女士多次联系前妻,希望对方接回孩子,却屡遭拒绝,甚至被拉黑。疑虑之下,李先生做了亲子鉴定——结果排除他与孩子的生物学父女关系,犹如晴天霹雳。
记者随李女士来到前妻母亲家中。王母坚称:“我女儿生孩子前就告诉过他(李先生)可能不是他的,他愿意养,现在又来反悔?”对此李先生予以否认:“我要早知道,还会把房子加上她名字?还会砸锅卖铁供孩子?”双方各执一词,缺乏书面证据,陷入“罗生门”。
王女士目前在外地,电话始终关机。王母表示,女儿经济能力有限,且已再婚生育,突然接回10岁的大女儿“确实困难”,但如果法院判令抚养,“我们不会推,先把孩子接回来可以,但房产纠纷也得说清楚。”
房产纠纷源于2021年一次冲突:王女士与李女士因孩子教育问题发生口角并动手,王女士受伤。经派出所调解,李女士赔偿王女士18万元。拿到钱后,王女士在婚姻存续期首付20万购置一套商品房,登记在自己个人名下。离婚协议写明:孩子抚养权归李先生,该套房产“归王女士所有,与李先生无关”;但协议未提及18万元赔偿款。李女士认为,这笔钱是“我们赔给她的,她用我们的钱买房,现在孩子不是亲生的,房子就该退。”王母则称:“赔偿款是给我女儿治伤的,她买房是自由,协议已经生效,想反悔去起诉。”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解释:
抚养义务:王女士是孩子的生母,具有法定抚养义务。无论李先生是否血缘父亲,其抚养权转移都须经过法院裁定。鉴于李先生重病且无劳动能力,法院一般会判令生母接管孩子,并可追索此前垫付的合理抚养费。
2房产归属:离婚协议已明确房屋归王女士个人,除非李女士能证明协议存在欺诈、胁迫,或18万元赔偿款与购房款直接混同,否则难以要回房产。若认为显失公平,可另行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由法院根据资金来源、婚姻过错等酌情分割。
记者与小女孩单独交流时,她低着头抠手指:“爸爸说不是亲生的,可我还是他小棉袄啊。我想陪爸爸治病,也想去看看妈妈长什么样。”一句话让现场调解员泪目。心理专家建议:成人之间的恩怨不能转嫁到孩子,应优先保障其生活、教育稳定,避免二次创伤。
李先生一方于七日内向法院提起变更抚养权诉讼,王女士须应诉;
房产争议另案处理,法院未判决前,王母同意先接收孩子,并办理转学手续,确保其正常上学;
李先生承诺配合孩子心理干预,李女士表示若法院判决房产重新分割,愿意执行。
离开调解现场时,李先生把女儿送到电梯口,蹲下身替她理好书包带:“爸爸去住院,你先去外婆家,要乖乖写作业。”女孩点头,却在他转身那一刻突然大喊:“爸爸快点好起来,我还要你接我放学!”电梯门合拢,李先生捂着嘴,泪水顺着指缝直流。
本案并非孤例。北京西城法院去年审理的“抚养非亲生子女案”中,男方获赔15万元“精神抚慰金+抚养费”;上海一中院则判决生母返还男方七年抚养支出28万元。法律可以计算金钱,却无法量化情感。李先生十年陪伴、半夜送医、开家长会、编辫子、买公主裙……这些“沉没成本”如何折价?
节目播出后,网友分两派:一派认为“谁骗谁负责”,应加重生母惩罚性赔偿;一派则担忧过度追偿会让更多“善意抚养人”望而却步。或许,立法机关应参照国外“养育欺诈”条款,明确精神赔偿与抚养费追索标准,让善意不再被辜负,也让无辜的孩子少受波折。
电梯门已关,诉讼尚未开庭,但生活还得继续。李先生把亲子鉴定书折成小小方块塞进胸前的口袋,那里贴着女儿幼儿园时给他画的“超人爸爸”贴纸。他抬头对记者说:“等法院结果出来,我就把鉴定书烧了,留张纸没用,留点爱吧。孩子永远是我的小棉袄,只是我想让她再披一件亲妈的外套,这样就算我走了,她也不会冷。”
来源:健康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