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8比85,电视还开着,我妈已经去厨房刷碗,她嘟囔:“怎么又输快30分。
58比85,电视还开着,我妈已经去厨房刷碗,她嘟囔:“怎么又输快30分。
”屏幕里最后一秒计时器变红,记分牌像两块冰冷的铁板砸脸:亚洲决赛,还是家门口的蒙古馆,27分的洞说挖就挖。
说句难听的,这比分不吓人,吓人的是过程。
上半场咱们还能你来我往,甚至第二节反超俩球,我当时在群里发了句“有戏”。
结果第三节刚打四分钟就断电,像手机电量3%直接关机,一节输出去21分。
澳大利亚抢个篮板像拿快递,一伸手就到自己怀里。
全场54比27,这数字比85比58还刺眼。
人家小孩一个个臂展长脾气更硬,卡位动作干净又用力,咱们的小将总慢半拍,像在篮下等人让座。
最扎心的是赛后采访,澳洲教练耸肩:“我们按训练节奏打。
”翻译出来就是:没出汗。
那边青训每天两次力量+录像复盘,十二岁开始就飞海外打巡回赛,咱们集训一个月还凑不齐人。
别急着骂教练。
看台上坐着姚明,脸拉得比球馆屋顶还长,他估计也明白,系统级的坑单换血填不平。
说白了,人家从娃娃抓的是习惯和心态,我们还在纠结先练三分还是先怼健身房。
输归输,16岁的小孩还得继续长。
队里12号小前锋李梓睿,前三场三分球12中8,今晚被包成粽子也扔进俩撤步,这手感值钱。
问题是三年后他能不能拿到NCAAoffer,还是回到CBA板凳上挥毛巾。
亚洲版图也在变,蒙古这回第一次办大赛,满场马头琴BGM挺带感;伊朗的小孩身高窜得吓人;日本被澳洲屠了65分,但他们后卫人均库里式射程。
再这么打,U16亚洲杯改叫“半个世锦赛”也没人反对。
真想翻身,抄作业就行:澳洲把比赛当日常,身体训练当呼吸。
咱们先把寒暑假“集中练”改成分散到俱乐部,再把青少年比赛频率翻两倍,别怕输球,输完就给回放逐帧扒。
少灌鸡汤,多计时冲刺,准星会记得疼。
我妈刷完碗回客厅,看了眼重播画面:“下次能赢回来吧?
”我没吱声,只把电视关了。
窗外风裹着烤串味飘进来,像一种不疼的提醒:球还在地板上滴溜溜转,故事远没打完。
来源:安逸奶酪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