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有意思书房,走进杭州市拱宸中学,带来一场以“国之根脉:中国精神的‘流动’与‘坚守’”为主题的公益讲座。作为主办方,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将公益讲座送入校园,不仅拓展了文化教育的场域,更让博物馆资源“活”起来、“走”出去,切实助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杨芳 耿京燕
9月8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有意思书房,走进杭州市拱宸中学,带来一场以“国之根脉:中国精神的‘流动’与‘坚守’”为主题的公益讲座。作为主办方,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将公益讲座送入校园,不仅拓展了文化教育的场域,更让博物馆资源“活”起来、“走”出去,切实助力运河文化与精神传承。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少年作协导师团导师毛晓青担任主讲。她以千年运河文化为核心轴线,巧妙选取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真实历史故事为串联节点,在娓娓道来中勾勒出中华民族坚韧厚重的精神脉络,最终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节兼具人文温度与思想深度的优质文化课堂。
作为运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此次进校园活动,巧妙结合拱宸中学紧邻运河的地理优势,以运河老照片切入讲座。毛晓青老师首讲与运河渊源深厚的苏东坡——他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运河、闲暇于江涨桥边品茗,即便屡遭贬谪仍乐观豁达,让同学们从本土文化记忆中,直观感受中国精神的鲜活底色,也让运河文化成为连接历史与精神的桥梁。
讲座中,毛老师以人物故事串联中国精神:茅以升建钱塘江大桥、炸桥阻敌践誓言,史铁生带病写作传豁达,高志航等笕桥航校师生殉国明忠魂,洪皓被扣15年守气节,让精神内涵具象可感。除家国精神外,毛老师还从伟人日常提炼成长启示:曾国藩苦读自省、竺可桢坚持记气象日记、钱学森细研科研,让“持之以恒”可落地;借毕昇创新活字印刷、钱镠的生活细腻、蒲松龄著《聊斋志异》的经历,引导同学们在坚持创新中平衡努力与生活,感受生命美好。
讲座现场举行了赠书仪式,毛老师向拱宸中学与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赠送新作《国之根脉》,希望这份精神力量借助文字延续传承。
本次讲座融合千年运河文脉与中国精神故事,将厚重历史化为青少年可感的精神滋养,让“国之根脉”扎根新一代心中。这既是运河文化传承的创新,也是博物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担当,更让运河精神养分滋养民族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