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合照抢C位引争议,老教授站在旁边,甘愿给他当配角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1:50 1

摘要:奥运冠军居然站C位? 北大教授都没抢,网友却吵翻了! 9月8日,一张北大体育教研部研一班级合影刷屏:王楚钦穿同款红T,稳稳当当站在正中间,左右两边是满头银发的博导和手握SCI的学霸。

奥运冠军居然站C位? 北大教授都没抢,网友却吵翻了! 9月8日,一张北大体育教研部研一班级合影刷屏:王楚钦穿同款红T,稳稳当当站在正中间,左右两边是满头银发的博导和手握SCI的学霸。

照片一出,微博话题王楚钦北大C位 3小时阅读破2.3亿,评论区两极:一边喊“他配! 男单世界冠军不值一个中间位? ”一边怼“高校是读书人的地方,冠军就能插队?

吵得最凶的那条留言,点赞7.8万,回复1.2万,直接把“读书好”还是“打球好”的老话题再次点燃。

先别急着站队,把镜头拉近一点看:那天教室里坐着的,可不止王楚钦一个“特殊新生”。 丁宁去年在同个专业报到,马龙前年也是同一套“申请-考核制”,再往前数,刘翔、孙杨、陈定……北大、清华、人大,都有奥运金牌挂名的学号。

规则写得明明白白——“重大体育成就、突出贡献者,单列计划、不占统考名额、不参评奖学金”,换句话说,人家根本没抢谁的蛋糕,连笔试分数线都不在一起比。 可“没抢”不等于“没争议”,键盘侠最擅长的一句:“你考得上吗? ”每次都能把体育生怼到墙角。

但你要是以为王楚钦只是“挂名”,那就真小看他了。 多哈世乒赛男单决赛,他4:1横扫队友林诗栋,冠军积分2000,世界排名瞬间拉到第一;巴黎奥运周期,他混双、男团双金,外战胜率92%,国乒内部统计表上,这串数字直接压过所有主力。

再说人气,微博超话“楚钦”板块,月活跃用户118万,同时间段“北大研究生”超话只有7万,流量差出十几倍。 9月3日北大报到那天,教学楼门口被堵成春运,保安大叔的原话:“比明星路演还夸张,两层警戒线都差点被冲垮。 ”

再说老师。 合影里站在王楚钦左手边的,是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北大官网可查,他手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核心期刊论文60+,妥妥的大牛。

钱主任当天发了个朋友圈,配文只有7个字:“中间是国家的骄傲。 ”配图就是那张合影。 一个带博士的教授,心甘情愿把C位让给学生,这画面本身就够反常识。

更微妙的是,同学院一位研三学姐透露:“我们内部群提前一天就商量站位,大家一致让王楚钦站中间,理由很简单——他代表的中国乒乓球,就是中国体育的金字招牌,谁跟他抢谁尴尬。

一句话,把“学术鄙视链”撕了个口子:原来顶尖学霸也认“顶尖”,只不过他们认的是“国家队”级别的顶尖。

有人还是不服:“操场上的冠军,就能当课堂里的学霸? ”行,咱们就比比课程表。 北大体育教研部硕士阶段,核心课《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科研方法》,全是英文原版教材,期末考核要交1.5万字综述,查重率10%以下,标准跟其他学院一模一样。

国乒内部工作人员也透露,王楚钦的平板里装着EndNote、SPSS,晚上十点打完队内赛,还拉着队医给他录关节活动度视频,就是为了做“肩关节损伤预防”课题。 你说他是“混文凭”,人家是真金白银准备论文、跑数据,一点不含糊。

再说“资源占用”的老问题。 单列计划到底占不占宿舍、奖学金、导师指标? 北大研究生院官网写得清清楚楚:学费照交,宿舍统一六人间,奖学金单独设“奥运冠军专项”,由校友企业捐赠,不花学校财政一分钱;导师带奥运冠军,工作量折算成“社会服务”,还能抵年终考核,老师乐意,学生高兴,学校名利双收。

换句话说,这波操作里,没有谁的利益受损,反倒把企业捐赠、国家荣誉、高校品牌全串成一条线,堪称“三赢”。 可键盘侠不管,他们只看到“冠军站中间”,就自动脑补“特权插队”,却选择性忽略王楚钦手里的拍子,每年替国字号拿回多少外汇。

WTT中国大满贯票房1.8亿,澳门冠军赛招商手册上,赞助商第一栏就是“国乒明星出场保底”,王楚钦一场单打票价被炒到2580元,还是秒空。 流量变现金流,这就是他的“市场估值”,比论文影响因子来得更直接。

争议还没完,另一波“学历内卷”党又来了:“有本事你考个四百五十分给大家看看! ”这话耳熟,当年丁俊晖被上海交大录取,一样被质疑“文化课不行”。 可他们忘了,高考赛道本就多元,艺术生、特长生、国防生、强基计划、外语保送……

条条大路通罗马,凭什么奥运冠军就得去挤统考独木桥? 再说王楚钦从小进国家队,上午数学课下午体能馆,一周跑完一个马拉松的训练量,你让他坐下来啃傅里叶变换,确实强人所难。

可让高考状元去球台对面接他一记反手拧拉,估计球都找不到。 评价体系本来就多元,非要拿“论文篇数”去衡量“奥运金牌”,这跟用温度计测体重有啥区别?

更扎心的是,那些喊“读书高贵”的人,可能没注意:北大正把“体育”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龚旗煌的致辞里,第一次把“体魄”放在“思想”前面——“健全之体魄,才有健全之精神。 ”现场大屏幕反复播放的画面,就是王楚钦在巴黎奥运高抛发球、怒吼庆祝的镜头。

官方定调,等于告诉所有人:在北大,跑得快、打得准、跳得高,跟解得出偏微分方程一样光荣。 你说这是“政治正确”也好,“时代风向”也罢,事实就是——那张合影里,没人觉得C位属于“学霸”或“冠军”,它属于“顶尖”,不管你的顶尖在哪个赛道。

照片发布后,一个细节被反复放大:王楚钦的右手边,站着一位穿格子衬衫的瘦高男生,手里攥着一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印着英文。 有人认出他是省高考前十,国家奖学金得主。 就这样一位“学霸”,侧身给王楚钦让出了半步空隙,脸上没有不屑,只有好奇。

网友把这半步称作“知识给荣誉的让位”,也有人说是“青春对青春的致敬”。 不管怎样,这半步把“读书”与“打球”之间的墙,悄悄踹出一条缝。 缝那边,是操场上的汗水;缝这边,是实验室的灯火。 两者终于可以在一张照片里同框,不再互相翻白眼。

吵到这儿,问题已经不再是“王楚钦配不配”,而是——如果明天你的孩子面临选择:一条是每天挥拍五千次,目标奥运;一条是每天刷题到凌晨,目标清北。 你怎么选? 或者再狠一点,如果只能留一个,你舍得砍掉哪个? 别急着回答,留言区等你,咱们好好掰扯掰扯。

来源:易能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