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下午我正在厨房洗碗,婆婆在客厅里跟志明说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我听见。
那天下午我正在厨房洗碗,婆婆在客厅里跟志明说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我听见。
"咱们省吃俭用九年了,该我们享享福了。"
婆婆的话让我手里的搪瓷碗差点掉进洗脸盆里。
我跟志明结婚九年,从纺织厂分的那间十二平米筒子楼开始,一点一点攒钱,攒了五年才在城东买了这套两居室。
装修的时候,志明每天下班就往建材市场跑,我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一个月四十五块钱工资,省吃俭用攒下三十块。
这九年里,婆婆确实帮了不少忙,从小宝一出生就搬来跟我们一起住,洗尿布、熬米粥、看孩子,我心里一直记着她的好。
但现在听她这么说,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儿。
志明在客厅里应和着:"妈,您说得对,这些年辛苦您了。"
我洗完碗,在围裙上擦干手,走到客厅坐下。
婆婆正坐在那张旧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家庭保健》,看到我出来,眼神有些躲闪。
客厅里的老式电视机正播着《新闻联播》,声音开得不大。
"妈,您刚才说什么享福?"
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一些,心里却七上八下的。
婆婆清了清嗓子,放下杂志:"小慧啊,我和你爸这么大年纪了,也该轻松轻松了。"
"您看隔壁厂里老王家,人家儿媳妇多懂事,每个月都给老太太钱花,还不让她干活。"
我心里一沉,大概猜到她要说什么了。
志明坐在对面,正在看报纸,听到这话抬起头来。
"那您想怎么享福呢?"
我问得很直接,也顾不上什么委婉不委婉的了。
"也不要求太多,"婆婆把杂志合上,"就是希望以后家务活你们年轻人多承担一些,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有点零花钱就行了。"
志明在旁边接话:"妈的意思是,咱们每个月给他们一些生活费。"
我点点头:"可以啊,那家务活怎么分工呢?"
婆婆眼睛亮了:"我想着,你下班回来也累,家务活就别做了,我来做就行。"
"那您刚才不是说要轻松轻松吗?"
客厅里安静了几秒钟,只有电视里播音员的声音在继续。
志明咳嗽了一声:"小慧,妈的意思是......"
"我明白妈的意思,"我打断他,心里反而平静下来,"妈,这样吧,我觉得您的想法很有道理。"
"既然您说该享福了,那家务活就全都您来做,我每个月给您五千块钱。"
婆婆一愣:"五千?这么多?"
志明也瞪大眼睛看着我,手里的《人民日报》都忘记放下了。
"不多啊,"我笑着说,"您想想,我们俩上班,回来还得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收拾屋子,周末还得大扫除。"
"我要是在外面找个保姆,一个月至少要六千呢,您只收五千,已经很便宜了。"
现在是一九九五年,我在百货大楼当组长,一个月工资涨到二百八十块,志明在机械厂当技术员,三百五十块。
五千块钱,相当于我们俩大半年的工资。
婆婆张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而且啊妈,"我继续说,"您想享福,我特别理解,这九年来您确实辛苦了。"
"但我们也不容易啊,每天上班八小时,回来还得做家务到晚上十点多,您看我这手,"我伸出手给她看,"洗衣粉泡得都脱皮了。"
"现在您提出要享福,我觉得特别好,咱们各取所需。"
客厅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连电视里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这时候小宝从卧室里跑出来,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小背心,扑到我怀里:"妈妈,我饿了。"
"奶奶给你做饭,"我摸摸他的头,"从明天开始,奶奶要当咱们家的大管家了。"
小宝高兴地拍手:"太好了!奶奶做的红烧肉最香了!"
孩子不懂大人的心思,只知道有人疼就高兴。
婆婆看着孙子,脸色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有些尴尬。
晚上,志明在卧室里跟我商量:"小慧,妈今天可能是听隔壁王大娘说多了,你别往心里去。"
"我没往心里去啊,"我一边叠小宝的衣服一边说,"我觉得妈说得挺对的,她都六十二了,确实该享享福了。"
志明坐在床边,点了支烟:"可是五千块钱,咱们哪来这么多钱?"
"你觉得多了?"我停下手里的活,"那你算算,咱们俩每天做家务要花多少时间?"
"买菜半小时,做饭一小时,洗碗半小时,拖地半小时,洗衣服晾衣服一小时,整理屋子半小时,周末大扫除两小时。"
"平均下来,一天至少三小时,一个月就是九十小时。"
"按现在市面上钟点工的价格,一小时五毛钱,一个月就是四十五块钱,再加上买菜做饭的技术含量,五千块钱真不算多。"
志明愣了半天:"你连这个都算过?"
"我当然算过,"我笑了,"结婚这九年,我做了多少家务,花了多少时间,我心里清楚着呢。"
其实我心里明白,五千块钱是个天文数字,我就是想让婆婆知道,家务活也是有价值的。
第二天早上,婆婆起得特别早,在厨房里忙活。
我洗漱完准备上班,她叫住我:"小慧,昨天我想了一夜。"
"妈,您想通了?"
"嗯,"婆婆点点头,"我觉得咱们还是按原来的方式比较好,大家一起分担家务,我也不要什么零花钱了。"
我心里暖暖的,但还想再试探一下:"妈,您确定?那您不是说该享福了吗?"
"唉,昨天我说话不过脑子,"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就是听王大娘炫耀她儿媳妇,心里有点酸。"
"咱们家的情况不一样,你们都要上班,挣钱也不容易,我怎么能再添负担呢?"
我拉住她的手:"妈,其实昨天您说得对,您和爸这个年纪,确实应该轻松一些。"
"这样吧,以后买菜做饭您来,我负责洗碗和拖地,洗衣服咱们一起,每个月我给您二十块钱零花钱,不多,但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二十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够买十斤猪肉了。
婆婆眼圈有些红:"小慧,这九年来,委屈你了。"
"妈,咱们是一家人,没有谁委屈谁,"我握紧她的手,"我们都是为了这个家好。"
志明从卧室出来,看到我们俩手拉手,也走过来:"妈,小慧,咱们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多好。"
"是啊,"我笑着说,"一家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可就在这时候,出了个小插曲。
楼下王大娘上来串门,一进门就嚷嚷:"老嫂子,昨天我跟你说的事儿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家那儿媳妇可真是个宝贝疙瘩,昨天又给我买了条新裤子,花了二十五块钱呢!"
婆婆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我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
王大娘接着说:"我跟她说,你们年轻人别这么破费,她说什么也不听,非要孝敬我。"
"昨天还说了,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给我五十块钱零花钱,让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我看到婆婆的眼神又开始闪烁了。
志明赶紧岔开话题:"王大娘,您喝茶。"
王大娘摆摆手:"不喝了,我还得去老李家呢,她家儿媳妇昨天也给她买东西了。"
"现在的年轻人真懂事,不像以前,都知道孝敬老人了。"
等王大娘走了,屋里的气氛又有些微妙。
婆婆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茶杯,若有所思。
我知道她又开始动摇了。
"妈,"我主动开口,"您是不是又想起王大娘的话了?"
婆婆有些尴尬:"没有,没有。"
"妈,您心里想什么我知道,听别人说自己儿媳妇孝顺,您心里羡慕,这很正常。"
"但是咱们家和王大娘家情况不一样,她儿媳妇不上班,专门在家伺候她,咱们家我和志明都要上班。"
志明也说:"妈,您别听王大娘瞎显摆,她家那儿媳妇我见过,脸色总是不好看,肯定心里有怨气。"
"咱们家虽然没给您那么多钱,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这比什么都强。"
婆婆点点头:"你们说得对,我不该跟别人比。"
但我看得出来,她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
那天下午,我特意早下班回家,在路上买了两斤婆婆爱吃的酱肘子。
一进门就看到婆婆在厨房里忙活,正在包饺子。
"妈,您包饺子呢?我买了您爱吃的酱肘子。"
婆婆看到我手里的东西,眼睛亮了:"小慧,你怎么买这么贵的东西?"
"没事,今天百货大楼发奖金了,三十块钱呢。"
其实是我从私房钱里拿的,但我不想让她有负担。
"妈,我来帮您包饺子。"
"不用,你歇着吧。"
我还是走到她身边:"妈,我想跟您说几句心里话。"
婆婆停下手里的活:"你说。"
"这九年来,您帮我们带孩子、做家务,我心里一直很感激,但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让您觉得我们不懂感恩。"
"其实不是的,我们心里都记着您的好,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婆婆眼眶红了:"小慧,你这孩子,说这些干什么。"
"我必须说,"我认真地看着她,"您是我妈,不管是亲妈还是婆婆,在我心里都一样。"
"我希望您能真正享福,但不是靠钱来衡量的,而是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理解。"
婆婆用围裙擦了擦眼睛:"小慧,我明白了,是我想得太狭隘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小宝第一个夹起一个塞进嘴里。
"奶奶包的饺子最好吃了!"
志明也夹了一个:"妈,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婆婆高兴得像个孩子:"你们爱吃就好,明天我再包韭菜鸡蛋的。"
我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特别满足。
小宝突然问:"妈妈,为什么王奶奶总是说她儿媳妇给她买东西啊?"
孩子的话让大人都愣了一下。
我想了想说:"因为王奶奶希望别人知道她儿媳妇孝顺。"
"那我们家呢?"
"我们家也很孝顺啊,只是不到处说而已。"
婆婆接话:"对,咱们家的孝顺在心里,不用挂在嘴上。"
志明也笑了:"小宝说得对,真正的孝顺是用心感受的,不是用嘴说的。"
从那以后,我们家的氛围比以前更好了。
婆婆每天还是会帮忙做家务,但我也会主动分担一些。
每个月月底,我都会给她二十块钱,她总是推辞,我总是坚持。
"妈,这是我的心意,您一定要收着。"
"小慧,你们挣钱也不容易......"
"妈,钱是身外之物,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小宝突然跟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给奶奶钱。"
"为什么呀?"
"因为奶奶照顾我们,我要报答她。"
那天晚上,婆婆特意找到我:"小慧,小宝跟我说要给我钱,这孩子真懂事。"
"妈,这说明咱们的教育方向是对的,孩子懂得感恩。"
"是啊,一家人最重要的是互相关爱。"
后来我才知道,王大娘家的情况并不像她说的那么好。
她儿媳妇虽然每个月给她钱,但是家里经常吵架,儿媳妇心里有怨气,表面孝顺,背地里却经常抱怨。
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碰到她儿媳妇,脸色很难看,一问才知道,原来王大娘要钱要上瘾了,从最初的五十块涨到一百块,还嫌少。
"我们一个月工资就那么多,她一张嘴就要一百,剩下的钱怎么过日子?"
"关键是她还不干活,天天在家看电视,什么都不管。"
我听了心里很庆幸,幸好当时我们把话说开了,否则也会走到这一步。
那天回家,我把这事跟婆婆说了。
婆婆听了直摇头:"王大娘这是自己作的,好好的家庭关系都给弄僵了。"
"是啊,"我说,"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解决不了感情问题。"
"咱们家虽然给您的钱不多,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这比什么都强。"
婆婆点点头:"小慧,你说得对,我现在特别知足。"
现在想来,那次关于"享福"的对话,其实是个转折点。
它让我们都认真思考了家庭关系中的给予和回报。
我明白了,孝敬老人不仅仅是给钱,更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
婆婆也明白了,家庭和睦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相互的关爱。
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知足。
小宝在客厅里写作业,婆婆在厨房里忙活,志明在看报纸,我在一旁收拾屋子。
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温馨和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那样回应婆婆,会是什么结果?
可能我们家也会像王大娘家一样,表面和谐,内心都有怨气。
幸好,我们选择了坦诚相待,把话说开了。
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踏实。
一家人在一起,健健康康、和和睦睦的,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有钱固然好,但有情更重要。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算账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
只要心里有爱,有理解,有包容,什么困难都能过去。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简单而温暖,平凡而珍贵。
来源:灵巧奶茶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