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相近 九号凭啥比本田贵1800元 深度拆解价差背后的秘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02:44 1

摘要:1800块只差在电池多2安时?不,是九号想让你为“我不仅能跑,还能唱”买单。

1800块只差在电池多2安时?不,是九号想让你为“我不仅能跑,还能唱”买单。

两辆车都在25 km/h被法规锁死,400W电机账面一样,电池容量差2安时,理论里程却只差10公里。

换句话说,买本田的人每天充电一次跑100公里,买九号的人每两天多省一次插座,1800块换20次插拔动作,九号把这笔钱拆成三份装进不同口袋。

第一份装进车架。

九号用HC420合金钢,本田用Q235碳钢。

HC420抗拉强度比Q235高大约15%,同重量下能多扛冲击,但贵的是焊接工艺和材料采购渠道。

九号把这部分差价写进“安全感”,用户看不见,却在心里给1800加了第一笔注脚。

第二份塞进两块刹车盘和ABS。

前碟后鼓换双碟加ABS,零件成本一下拉高300块,标定测试又是一轮烧钱。

ABS在25 km/h几乎不触发,但九号把ABS按钮印在广告里,暗示用户“我有,别人没有”,1800再添第二笔。

第三份最狠,装进一块大屏和一颗联网芯片。

RideyFUN Air系统让车机导航、听歌、接电话一次到位。

这套硬件成本接近600块,年费流量还得续,九号把“智能”包装成潮流税,年轻人不买就像用老年机。

本田干脆砍了这块,省下钱做渠道返点,门店每卖一辆U-be能多赚200,导购立刻闭嘴不谈功能。

品牌账算得清。

本田logo背后是摩托老厂的身份,靠耐用口碑吃饭,定价必须克制,一涨就丢市场。

九号脱胎自生态链,天生讲“新物种”,只要体验故事讲圆,用户愿意掏钱给未来。

1800价差,本质是九号用硬件换利润,用软件锁用户,用品牌讲故事;本田用老本换销量,用减配保利润,用售后兜底。

换到用户视角,每天20公里通勤,两车都能扛五天。

九号多花的1800等于每天多花一块钱,换两年不被雨淋的导航语音,换紧急时刻可能用不上的ABS。

如果家里已有蓝牙耳机、手机支架,本田足够;如果想把电动车当音箱,九号就当买一张两年会员票。

1800值不值,取决于你想买一辆能跑的车,还是想买一辆能发朋友圈的车。

来源:洞里开心探神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