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南海子公园,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曾经麋鹿苑内仅存观赏的30余只鸿雁,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鸿雁湖”的愿景终成现实。
在北京南海子公园,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曾经麋鹿苑内仅存观赏的30余只鸿雁,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鸿雁湖”的愿景终成现实。
故事始于2004年,南海子麋鹿苑引进8只鸿雁。因翅膀手术,这8只鸿雁无法飞离,但后代可自由迁徙。受种群基数小、繁殖缓慢,且苑内缺少水围筑巢岛屿等因素影响,加之部分后代随南迁种群一去不返,到2017年,麋鹿苑内鸿雁仅余30余只。
2016年,转机悄然出现。潘清泉在南海子公园二期救助了编号F67的天鹅,偶然发现麋鹿苑内飞出来的鸿雁与天鹅能和谐共处,且鸿雁在侧时天鹅更愿亲近。这一发现让他萌生构想:以鸿雁吸引更多过境天鹅,打造“天鹅湖”。
自此,潘清泉每日清晨扎根公园,开展鸿雁观察、记录、投喂、保护与救助工作。他清理水边垃圾防止鸿雁误食,向游客普及“保持安全距离、科学投喂”等知识;针对鸿雁食性,建议公园划定专属草地提供天然饲料,关键时期还自费购买玉米补充营养。
在他的照料下,鸿雁于2017年在南海子公园成功繁殖1窝,此后数量稳步增长:2018年3窝,2019至2020年稳定在5窝,2021年7窝,2022年9窝。2023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繁殖32窝,今年已达47窝。
更令人欣慰的是,潘清泉的坚守感召了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保护队伍。如今,南海子的鸿雁已繁衍超过五代,彻底在此“安家落户”,种群数量达750多只,成为华北区域最大鸿雁种群,鸿雁湖已成,天鹅湖还在努力中……
如今的南海子公园,不仅是华北迁徙鸟类的重要中转站,更因繁盛的鸿雁种群成为生态观测胜地。潘清泉还定期组织青少年志愿者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播撒生态保护种子。
从30余只到750多只,从零星繁殖到种群繁盛,潘清泉用十年行动诠释了守护的力量。他不仅让鸿雁在南海子拥有了安稳家园,更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生态保护,让“鸿雁湖”成为首都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