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赟定直播“怒怼”斯卢茨基:是情绪宣泄还是管理警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3 05:58 2

摘要:9月2日,一条来自前申花国脚曹赟定的直播片段迅速引爆舆论。35岁的申花功勋,用近乎“控诉”的语气,把矛头直指现任主帅斯卢茨基,称其“让我提前退役”“用废五名国脚”,甚至调侃“没有于汉超,他得去打仗”。言辞之犀利、情绪之激动,在近年中超球员公开言论中实属罕见。曹

9月2日,一条来自前申花国脚曹赟定的直播片段迅速引爆舆论。35岁的申花功勋,用近乎“控诉”的语气,把矛头直指现任主帅斯卢茨基,称其“让我提前退役”“用废五名国脚”,甚至调侃“没有于汉超,他得去打仗”。言辞之犀利、情绪之激动,在近年中超球员公开言论中实属罕见。曹赟定是否在“泄私愤”?斯卢茨基的执教理念是否真有问题?申花管理层的续约又是否操之过急?

功勋的“委屈”:从核心到“田径选手”

曹赟定为申花效力14年,350场39球78助的数据,足以让他跻身俱乐部历史最佳阵容。然而,2024赛季,他在斯卢茨基手下仅获得零星出场时间,最终选择年初退役。直播中,他反复提及“让我去练田径”——这既是体能训练方式的吐槽,更是对角色边缘化的强烈不满。

职业球员生涯末期遭遇战术冷遇并不稀奇,但曹赟定的不满在于,他认为自己并非能力枯竭,而是教练“一刀切”的体能标准与用人思路,直接剥夺了他“技术型边锋”的最后价值。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斯卢茨基倡导的“高位逼抢、反复冲刺”体系,对体能要求极高,而曹赟定这类以技术、节奏变化见长的老将,天然处于劣势。当教练无法为老将“量身定制”角色时,矛盾便从战术分歧升级为个人恩怨。

“用废五国脚”:谢鹏飞、戴伟浚们的集体困境

曹赟定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共鸣,在于他并非孤例。谢鹏飞、戴伟浚等球员,都曾是被寄予厚望的国脚或边缘国脚,却在斯卢茨基手下沦为“饮水机管理员”。曹赟定直言:“人家在其他队是香饽饽,来申花却踢不上球。”

从数据看,2024赛季至今,戴伟浚联赛出场6次(仅1次首发),谢鹏飞9次(2次首发),汪海健、徐皓阳更是长期枯坐板凳。这些球员普遍技术细腻,但身体对抗或往返能力并非顶级,与斯卢茨基的“跑轰”战术存在错位。

问题的核心在于:教练是否有义务为球员“改造”战术?抑或球员必须无条件适应?曹赟定的答案是前者,而斯卢茨基显然选择了后者。当俱乐部在赛季初匆匆续约至2026年时,这种“战术绝对权威”的地位被进一步加固,球员只能以“逃离”或“退役”表达抗议。

斯卢茨基的“顽固”:是铁血还是僵化?

斯卢茨基过往履历不乏亮点:带俄罗斯国家队杀入2016欧洲杯、执教喀山红宝石时以高位压迫著称。然而,申花的阵容并非俄超班霸,老将、技术型球员占比高,强行移植“欧洲化”体能模式,难免水土不服。

曹赟定讽刺其“痔疮发作坐不住”,暗指教练临场指挥时焦躁不安,实则折射战术应变不足。2024赛季,申花多次在领先情况下被逆转,换人调整迟缓、针对性不足屡遭诟病。。

申花的“续约豪赌”:忠诚与效率的悖论

去年率队屈居亚军后,申花管理层迅速与斯卢茨基续约至2026年,这一决定如今被曹赟定斥为“太早”。从商业角度看,稳定军心、避免“年年换帅”无可厚非;但从竞技角度看,当教练与球员矛盾公开化、核心阵容老化且无法更新时,长期合同反而可能成为“枷锁”。

更值得警惕的是,申花近年引援策略与教练需求存在脱节。引进的谢鹏飞、戴伟浚等球员,本是技术型拼图,却与战术体系格格不入;而斯卢茨基需要的“跑不死”边路,俱乐部却未能针对性补强。这种“教练要A,管理层买B”的错位,加剧了资源浪费。

曹赟定的控诉,掺杂着个人情绪,却也撕开了申花管理的一道口子:当功勋球员以“退役”方式抗议,当国脚级球员集体沦为替补,这已不仅是“老将不服老”的个案,而是教练权威与球员发展、短期成绩与长期规划的系统性冲突。

斯卢茨基是否会调整用人?申花管理层是否敢于“纠错”?或许,这场风波的终点不应是“谁对谁错”的站队,而是职业俱乐部如何平衡“铁血纪律”与“人性化管理”的永恒命题。毕竟,没有球员愿意为“田径队”踢球,也没有球迷愿意看到功勋在谩骂中谢幕。

来源:江湖问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