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69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7岁的李先生原本是单位里的“老好人”,性格温和,却有个“硬伤”——应酬多、酒不离口,外加三餐不规律、爱吃油腻。三年前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医生建议他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脂肪肝嘛,谁没有?”
直到最近一次加班后突然晕倒,抢救无效离世,才让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最终的诊断是脂肪肝进展为肝硬化,诱发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医生看着报告摇头叹息:“很多人都以为脂肪肝是小病,其实它是一堆病的开始,发展快的时候比你想象得还凶。”
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堆积,当肝脏中脂肪重量超过肝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100个肝细胞中有超过5个含有脂肪,就被诊断为脂肪肝。
根据《2022年中国脂肪肝防控指南》统计,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接近三分之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更危险的是,大量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中才被发现。
很多人以为脂肪肝就是“肝长胖了”,其实它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医生常说,脂肪肝不是“病”,而是“病源”。如果不及时干预,它可能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堆积引发肝细胞损伤和炎症。
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不断受损,形成瘢痕组织,肝功能逐渐丧失。
肝癌:在肝硬化基础上,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
不仅如此,脂肪肝往往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捆绑出现”,形成所谓的代谢综合征。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也就是说,脂肪肝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是多种慢病的“共同温床”。
好消息是,脂肪肝在早期是完全可逆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改变。医院肝病科专家指出,轻度脂肪肝患者只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都能在3~6个月内实现逆转。
但如果拖延不治,等发展到肝炎、肝纤维化阶段,肝脏恢复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逆转。所以,脂肪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以轻心。
1. 控制饮食热量,减少油腻摄入
脂肪肝的根源就是“吃得多、动得少”。日常饮食要减少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尤其是油炸、甜点、肥肉等。每餐控制在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脂肪摄入应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应控制在10%以下。
2. 戒酒很关键,哪怕是“应酬一口”
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杀手”。不论是酒精性脂肪肝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饮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病情进展。哪怕是“偶尔喝点”,也要尽量避免。
医生强调:“脂肪肝患者不喝酒,是治疗的底线。”
3. 适量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
运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改善脂肪肝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研究发现,哪怕体重不明显下降,只要坚持运动,肝脏脂肪含量也能显著减少。
4. 控制体重,但不要极端减肥
过快减重反而会加重肝损伤。专家建议,每月减重不超过原体重的5%,逐步达到体重下降5%~10%,即可有效改善脂肪肝。同时要避免节食、断食等极端方式。
5. 定期体检,关注肝功能与代谢指标
脂肪肝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体检是发现它的最佳方式。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肝功能、肝脏B超和血脂血糖指标,特别是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不给脂肪肝“喘息”的机会。
很多人体检后对医生说:“哦,脂肪肝啊,那没事。”仿佛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小毛病”。但医生想说的是:脂肪肝不会自己好,但可以自己变坏。它可能是你健康下滑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别等到肝硬化、肝癌那天,才意识到这场看似“无害”的疾病,其实早就埋下了祸根。
参考资料:
[1] 《2022年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 国家卫健委《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北京协和医院脂肪肝门诊专家访谈. 健康时报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精灵天使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