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问我:“是不是换季了就特别容易生病?”我一听这个问题,心里就咯噔一下。秋天一到,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的,真的要格外小心。现在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身体抵抗力差一点的,一不注意就中招。
上周五晚上,张阿姨打电话来,说她外孙刚开学一周就感冒发烧,家里人都很紧张。她一边说一边咳嗽,说自己这两天也有点不舒服,还埋怨天气变化太快了。
她问我:“是不是换季了就特别容易生病?”我一听这个问题,心里就咯噔一下。秋天一到,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的,真的要格外小心。现在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身体抵抗力差一点的,一不注意就中招。
周末去楼下菜场买菜,碰上邻居李奶奶。她说孙子刚好了,轮到她头痛流鼻涕了,吃了几颗感冒药还是没劲。我问了一下,发现她最近饭吃得少,还总说没胃口。我提醒她,秋天不是省吃俭用的时候,正是要补一补的时候。
其实这种情况,家家户户都有。秋季气温忽冷忽热,湿度也在变化,人的免疫系统就容易“打盹”。孩子们上学后接触人多,病毒传播快;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调节能力变慢,抵抗力也比不上年轻人。流感病毒趁虚而入的机会特别多。
我在家里就定了个规矩:秋天开始,每天要坚持做三件事,多吃三种东西,全家都要照做。这个小习惯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坚持下来,感冒的次数真的少了很多。
先说“要做”的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每天晒半小时太阳。很多人以为晒太阳是夏天的事,其实秋天的阳光更重要。维生素D的合成离不开阳光,这种维生素是免疫系统的“发动机”。我爸有段时间总喊腿疼,后来查出来是缺维D,医生建议每天晒太阳,现在他成了小区里“最勤劳”的晒太阳老爷子。
第二件事是睡前泡脚。我女儿刚上初中,晚上总是刷题刷到九点多,手脚冰凉。我就给她准备了泡脚桶,水里放点生姜片或艾草。泡脚不仅能让身体暖和,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睡得好,身体恢复得快,免疫力就不会掉链子。
第三件事,是饭前喝一小杯温水。这个习惯我家坚持了好几年。特别是早上起床后那一杯,真的不能少。夜里人体会流失不少水分,早上的温水能帮身体“唤醒”免疫细胞。孩子早起喝水,有时候还能避免去学校肚子不舒服。
接下来是“多吃”的三种东西。第一个就是菌菇类。香菇、金针菇、猴头菇这些,我每周都会换着做。它们富含多糖,是天然的免疫调节剂。我儿子以前一到秋天就咳嗽,自从多吃菌菇汤,情况改善了不少。菌菇还能和鸡肉、排骨一起炖,孩子爱吃,老人也好吸收。
第二种是橙黄色的蔬果。胡萝卜、南瓜、橘子、柿子这些,颜色看着就让人舒服。这些食物富含β-胡萝卜素,是抵抗病毒的“小卫士”。我家秋天常炖南瓜粥,孩子放学回来一碗下肚,暖胃又防病。橘子我一般选温州产的,水分足,孩子不容易上火。
第三种是发酵类食物。我妈以前肠胃不好,常腹泻,后来我让她每天吃点自制酸奶或泡菜,肠道稳定多了。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发酵食品能帮它维持健康菌群。我自己也习惯早餐来一杯酸奶,下午困的时候喝点开味的梅子醋水,这些小细节真的能帮身体抵住外界的“攻击”。
有一次我女儿班上五个同学感冒,她是唯一一个没中招的,老师还特地问我是不是给她吃什么药。我说没有,就是每晚泡脚、早上喝水、多吃菌菇这些。日常做好了,病毒也没那么容易上身。
邻居家的小宝去年秋天总是扁桃体发炎,后来医生说他体内缺锌。我建议他们在饮食里加点南瓜子、牛肉和鸡蛋。这些富含锌的食物能帮助免疫细胞正常运作。家里老人牙口不好,我会把牛肉煮得软烂些,剁碎混在粥里,吃着省力又吸收得好。
秋天干燥,很多人嘴唇干裂、鼻腔发痒。这其实是粘膜干燥的表现,病毒就容易“趁虚而入”。我家会在晚饭后喝杯雪梨百合汤,润肺又滋阴。有时候我还会加点银耳,用小火炖到软糯,孩子特别爱喝。润肺的食物在秋天是护体的“法宝”。
我爸以前不爱吃水果,说是太凉。后来我把苹果蒸熟或者煮粥放点梨,热热的入口,他反而更喜欢了。老人肠胃弱,水果加热后更好消化,也不容易刺激胃肠。这些小改变,不显山不露水,却能让整个秋天过得安稳。
很多人一感冒就马上吃药,其实多数流感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扛过去。药物只是辅助,关键还是看身体本身的“底子”。秋天是补充营养、调整生活节奏的好时机。如果能从现在开始,每天做点小改变,整个流感季都能安然无恙。
我家还有一个小习惯,每晚吃饭时会互相问一句:“今天晒太阳了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在提醒彼此关心身体。健康不是大张旗鼓地去体检,而是从每天的生活细节里积累起来的。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老人也觉得被重视,这种家庭氛围,比什么保健品都来得管用。
我朋友小李家,孩子去年秋天反复感冒,后来她跟我说,每次病好了就松懈,没养成好习惯。我建议她把“3要做3多吃”贴在冰箱门上,每天照着执行,慢慢就成了自然的生活节奏。现在她儿子整整一个学期没请过一次病假,连老师都说他精神头足。
秋天是个尴尬的季节,穿多了出汗,穿少了着凉。我自己也会在出门前多花两分钟给孩子和爸妈看看衣服厚度,别怕麻烦,这点小心思,真的能省下不少病痛。身体的信号,说起来都不响,但听懂了,才算真的懂得养生。
很多人以为免疫力是天生的,其实大部分是靠后天养出来的。从合理搭配饮食、调整作息、适当运动,到关注情绪,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其实都是在帮身体打基础。只要方向对了,坚持做,就会看到改变。
张阿姨前几天又来电话,说她和外孙现在改喝菌菇鸡汤了,晚饭后还一起泡脚。她说:“你那‘三要三吃’,我们现在当宝贝一样天天做。”我听了真开心。健康不是复杂的医学名词,而是从厨房、阳台、饭桌、脚盆里慢慢长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23年发布
2.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秋冬季节饮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4. 中华医学会.《中老年人免疫力提升实用手册》
5. 世界卫生组织(WHO).《季节性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来源:汪医生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