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几年在南方、北方都跑过,跟不少种地的老农交流过,发现南方种麦和北方种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种小麦,从时间、用种量到管理技术,跟北方比都有很大差别。
种地不能一本通书读到老,长江流域和北方的小麦种植,差别大了去了。
我这几年在南方、北方都跑过,跟不少种地的老农交流过,发现南方种麦和北方种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种小麦,从时间、用种量到管理技术,跟北方比都有很大差别。
有些北方来的技术员一到南方就指手画脚,说南方麦种撒得多、管理方式“不对”,其实是不了解南方的地情和天气。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差异,希望能帮到咱们长江中下游的种植户们。
01 播种时间,南北差得远
播种时间是小麦种植的第一个关键差异。北方冬麦区,比如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方,播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这个时间选择主要是为了确保麦苗在越冬前能长到足够的壮苗程度,安全度过寒冷冬天。
而咱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播种时间要晚得多。一般要到10月下旬甚至11月上中旬才能播种。为什么呢?因为咱们这里是稻麦轮作区,前面一茬是水稻。
水稻收割晚,田地腾出来得晚,所以小麦播种相应推迟。如果播种太早,麦苗容易生长过旺,冬天遭遇低温冻害的风险就会增加。
02 用种量多少,地里情况说了算
每亩地用多少种子,南方和北方差别很大。北方旱作区,土壤疏松,整地质量好,一般每亩用种量在20-30斤左右。有些地方甚至更少,因为北方土壤条件好,出苗率高,不需要太多种子。
南方就完全不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每亩用种量通常在40-50斤,有的地方甚至达到60斤。为什么用种量这么大?有几个实实在在的原因。
第一,水稻田土壤板结严重。长期种水稻的田,土壤变得板结,不透气,影响麦苗出土。第二,田里秸秆多。现在水稻收割后秸秆还田,如果处理不好,秸秆堆积会影响种子接触土壤,降低出苗率。
第三,南方秋季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加上可能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容易导致种子烂在地里。基于这些原因,南方用种量高不是浪费,而是为了保证基本苗数量。
03 整地技巧,南方有讲究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出苗好坏。在南方种小麦,整地要特别仔细。水稻收割后,最好尽快开沟排水,晾田1-2天,但也不能让土壤晒得太干太硬。
拖拉机翻地时,要控制深度,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太深了会把秸秆埋得太深,影响种子生长;太浅了秸秆露在外面,种子接触不到土壤。一般深度控制在15-20厘米比较合适。
旋耕后要及时耙平,使田面平整。田不平的话,低洼处容易积水,导致烂种;高处则容易干旱,出苗不齐。这些细节北方可能不太注意,因为北方旱地整起来容易得多。
04 冬季管理,南北各不同
冬季管理是保障小麦安全越冬的关键。北方冬天寒冷,主要任务是防止冻害。常见的措施是浇越冬水,利用水的热容量来保持地温,防止麦苗受冻。
还有就是冬季镇压,压实土壤,减少裂缝,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麦根。
南方冬天虽然温度没有北方低,但管理一点也不轻松。南方冬季雨水多,田间容易积水,所以清沟排水是重中之重。必须保证厢沟、腰沟、围沟“三沟”畅通,做到雨停田干。
另外,南方冬季温度波动大,有时会出现突然升温,导致麦苗过早生长,消耗养分。这时候要注意观察,必要时可以采取措施抑制徒长。
05 施肥策略,要看土看苗
施肥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看土看苗。北方土壤相对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与南方有所不同。
南方水稻田长期淹水,土壤理化性质有所不同。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化肥施用上,南方要特别注意氮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
基肥要足,但不要过多;追肥要及时,但要分次进行。特别是返青拔节期的追肥,对南方小麦很重要。建议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返青期,第二次在拔节期,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供应,又不会造成浪费。
06 病虫害防治,南方重点不同
病虫害防治要因地制宜。北方小麦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蚜虫等;南方除了这些,还要特别注意赤霉病。
南方春季雨水多,湿度大,正是赤霉病高发期。防治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在小麦扬花期前后喷药预防。最好选择晴天作业,如果喷药后遇到下雨,还需要补喷。
另外南方田间湿度大,也容易发生纹枯病。要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不能照搬北方的防治方案,因为病虫害发生情况不一样。
07 收获时间,又是一年忙
小麦收获南北方时间差异很大。北方冬麦区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收获,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要早得多,5月中下旬就开始了。
南方收获期经常遇到梅雨天气,所以要抢天夺时,抓紧收割。收获前要准备好收割机和烘干设备,防止麦子收下来没地方晒,导致发霉变质。
现在有不少合作社提供联合收割和烘干服务,建议提前联系好,避免到时手忙脚乱。收获是最后一道关,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千万不能大意。
现在农业技术推广越来越快,但我们种地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北方的高产技术不一定适合南方,就像南方的种植模式不一定适合北方一样。
咱们种地要懂得“看天看地看苗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种好地,有效益。
各位种田的朋友,你们那儿是怎么种小麦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验,咱们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来源:鲸落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