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这边刚刚一声令下,日本那边就炸开了锅,石破茂这位本来就不太被自民党待见的首相,终于还是扛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了。说起来,这事其实早有苗头,前面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接连失利,外头风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石破茂的处境就像是墙头草,风一吹就倒了。
美国这边刚刚一声令下,日本那边就炸开了锅,石破茂这位本来就不太被自民党待见的首相,终于还是扛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了。说起来,这事其实早有苗头,前面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接连失利,外头风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石破茂的处境就像是墙头草,风一吹就倒了。
美国这次没有半点客气。白宫发布的声明说,美日贸易协议已经落实。可落实的办法可真是让人咂舌,特朗普直接下行政令,单方面强行执行,连日本国会都被晾在一边,这操作,简直就像是买卖做成了,还非要逼着对方签收条。日本想不答应都不行,硬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协议的核心,就是美国要在日本农业,服务业,科技等领域开绿灯,优先让美国资本进来坐庄,日本自己的产业链和经济命门直接捏在美国手里。以前日本还能在汇率上做点文章,现在协议明确写着,不能随便通过汇率操作来保出口,央行那点家底也被美国锁死了。
石破茂辞职这事,表面上看是为了党内团结,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被逼的。自民党内部那些大佬,个个都不省油的灯。安倍派,麻生派,岸田派,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石破茂没什么自己的人马,孤家寡人一个,谁说不是“螳臂当车”呢。派系斗争在日本政坛就是家常便饭,这次他成了众矢之的,麻生太郎那位八十五岁的老将,更是火上浇油,盯着石破的短板死死不放,真是“老马识途”,一眼就看穿了局势。
其实当初石破茂能上台,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被推出来背锅的。日本这几年经济低迷,丑闻一波接一波,外部压力又大,谁当首相都得挨骂。就像下雨天找人打伞,找谁谁倒霉。石破茂没啥派系基础,也不擅长和媒体打交道,想靠政策说话,结果没人听,最后只能灰溜溜地下台。
辞职前一天晚上,小泉进次郎和菅义伟找他谈了两个小时,大概意思也就是让他知难而退。第二天,石破茂就开了个发布会,说是完成了美日经贸谈判的任务,本来就没打算赖着不走。这话说得也挺有分寸,毕竟锅不能全让他背,对党内那些老狐狸来说,这才是“借刀杀人”的高明手法。
石破茂一走,新首相的位置就成了香饽饽。现在呼声最高的两个,一个是高市早苗,另一个是小泉进次郎。前者是铁杆右翼,主张修宪,跟美国走得很近,和麻生太郎之间恩怨不少,早年还和麻生争过党魁,去年竞选也没给麻生派什么面子。后者呢,年轻,长得也挺有观众缘,老爸是小泉纯一郎,政治世家出身。不过进次郎对权力的兴趣说不上多大,关键时候还老是推三阻四,党内不少人怀疑他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两人说到底,各有千秋。高市早苗要是真上台了,估计日本的对外政策会更加强硬,和美国勾连只会更紧密。小泉进次郎要是上位,可能会包装得更好看一点,但核心路线恐怕也很难脱离美国的掌控。日本这套体制,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首相不过是个执行者,真正的权力还是在派系和财阀手里。
这次美日协议,被不少人称作“广场协议2.0”。1985年那次广场协议,让日本日元大幅升值,直接把日本经济推向了深渊,后面的“失去的几十年”就是这么来的。这一次,虽然名义上是互利共赢,实际却是美国借着经济安全的名义,大举进入日本高利润行业,还要求日本未来五年内追加巨额美制防务采购。日本的钱包,等于又被美国掏了一遍。
更头疼的是,日本自己的外交空间也被堵死了。这次落实协议的同时,日本还被美国授意,阻拦多国领导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表面上是帮美国卖力气,实际上是断了和中国的战略缓和通道。中美俄三国在亚欧大陆形成“背靠背”,日本只能在美国身后当“前线弃子”,又要被美国收割,又要和中国对耗,真是“里外不是人”。
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也越发冷淡。以前多少还有些经济合作的苗头,现在美国强推日本加入对俄制裁,俄罗斯“向东看”战略彻底转向中国。日本想在俄中之间找点外交缝隙,基本上没戏了。能源方面,日本失去了俄能源的供应,只能高价从中东和美国进口天然气和石油,制造业和家庭用电成本飞涨,经济压力山大。
再说日本国内,防务采购支出增加,国债风险直线上升。日本的公共债务早就超过了GDP两倍,这下又要欠新账。产业链方面,美国资本优先准入,FTA细则又“卡脖子”,日本高利润环节被加速外流,本土经济的创造力进一步被削弱。说句大白话,这就像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眼下这个局面,不管谁当首相,都很难有什么大动作。高市早苗也好,小泉进次郎也罢,顶多是换个包装,实际方向改不了。美日协议的核心内容必须继续执行,对美国的军事依附只会加深,和中国的关系也不可能缓和。日本想要在中美之间恢复点平衡,难上加难。
对中国来说,这一波的变化不能掉以轻心。高市早苗如果上台,日美关系只会更紧,亚太局势也会更复杂。小泉进次郎虽然看起来温和一些,但背后的派系和利益集团,还是那一套。无论是谁,终归要回到现实面前。中日的力量对比摆在那儿,日本要是走极端,伤害了中国的实质利益,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其实日本政坛的死循环不是一天两天了。派阀制民主让首相个人能动性大打折扣,政策只要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马上就会被联合反制。外交路线被美日安保锁死,经济利益分配也早已固化,想翻身谈何容易。首相换了好几个,结果还是绕不过这“鬼打墙”。
有网友说,日本这波像极了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之后,失去的不只是几十年,可能还要失去选择权。其实这话也不是危言耸听。美国这一套组合拳,就是要用制度安排把日本的“让利”机制锁死。日本的政策独立性越来越弱,一步步被推向经济和外交的死角。
日本不是没有聪明人,只是这套体制下,聪明人也只能“瞎子点灯白费蜡”。不管是高市早苗,还是小泉进次郎,谁当首相都难以改变被动局面。外有美国步步紧逼,内有派系明争暗斗,日本想要走出困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得很。
未来日本能不能在中美之间找回点战略平衡,恐怕还得看国际大势怎么走。中方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保持战略定力。应对日本的新首相变化,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盯紧实质动向。毕竟,一旦日本右翼走得太远,中方的态度就绝不会含糊。
总的来说,这次石破茂辞职,不过是日本政坛死循环的又一次重演。美日协议强推之下,日本的空间越来越小,首相成了“背锅侠”,真正的掌舵人还是那些派系大佬和外部势力。中国要做好准备,静观其变的同时,也要随时应对可能的新变化。东亚这盘棋,还远远没到终局,谁输谁赢,还真说不好呢。
来源:岑永康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