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纸调令下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不审合同了,改挑话筒了。
东方卫视这回,算是把“职场”这块流量密码给玩明白了。
一纸调令下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七季,不审合同了,改挑话筒了。
这消息还没捂热乎,陈辰和冯琳,一个“带教”一个“助教”的配置,就跟捆绑销售似的直接砸进了观众视野里。
明面上是前辈提携后辈,一派和谐。
可我怎么瞅,都觉得这像是一出现代版的《甄嬛传》,只不过场景从后宫换到了演播厅。
说起来,冯琳这小姑娘的履历,简直就是开了挂。
2024年夏天刚脱下硕士服,转头7月就迈进了东方卫视的大门。
这叫什么?
这就叫无缝衔接。
在咱们普通人还在为offer挤破头的时候,人家已经一步到位,拿下了多少传媒学子梦寐以求的饭碗。
更绝的是,这才刚满一年,就被塞进了台里这种S+级的重点项目里,还给了个名头——陈辰的“助教”。
她自己官宣的时候,文案写得轻快,“你的学姐冯琳突然出现”,配上视频里忙忙叨叨的职场范儿,好像真挺像那么回事。
但“助教”这两个字,在电视台这个名利场里,可不是大学里帮忙改改作业那么简单。
尤其,你的“教授”是陈辰。
陈辰是谁啊?
那不是普通的主持人,她是东方卫视的一块活招牌,是那种往台上一站,就自带“台柱子”光环的人物。
让她来“带教”一群新人,那叫名正言顺。
可偏偏,要把冯琳这么个刚入行的新兵蛋子,安在她身边做“下手”。
这棋下得就妙了。
这不明摆着是昭告天下:瞧见没,这位就是我们内定的“太子妃”,现在先送到皇后身边学学规矩。
这哪是提携,这分明是把冯琳架在火上烤。
从此以后,她就不是她自己了,她是“陈辰的助教”。
干得好,那是陈辰教得好,是台里有眼光;干砸了,那就是她自己烂泥扶不上墙,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
这份从天而降的“幸运”,背后全是明码标价的压力。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童话,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早就写好了账单。
咱们把这事儿往深了扒。
这几年,各大卫视的主持人断代问题都快愁白了头。
你看隔壁湖南台,搞了好几拨什么“主持新生”,水花是有,但能真正扛事的有几个?
东方卫视显然是看透了这种广撒网的模式效率太低,索性换了个玩法:精准滴灌。
他们把宝全押在了冯琳这棵“独苗”身上,然后把她直接移植到陈辰这棵参天大树底下,让全国观众一起围观这场“催熟”实验。
这赌注可不小。
成了,冯琳就是下一个台柱子,东方卫视未来十年高枕无忧。
输了,冯琳这块好料子可能就此被“捧杀”,在巨大的关注度下心态失衡,而东方卫视也得重新再寻良将。
所以你看,这场《令人心动的offer》主持人季,真正的主角压根就不是那些来面试的实习生。
他们不过是这场大戏的“道具”。
真正的戏眼,全在陈辰和冯琳的互动里。
陈辰的每一次点评,每一个眼神,都是在为东方卫视的主持人体系“立法”。
而冯琳呢,她就得在旁边看着、学着,像个海绵一样疯狂吸收,同时还得表现得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这难度,比让她自己独立主持一台晚会,只高不低。
这局面,总让人想起一些陈年旧事。
一个强大的前辈身边,总会有一个看似幸运、实则尴尬的“镶边”角色。
当然,冯琳的剧本比那些前辈们要好太多,她不是背景板,她是预备役的女主角。
但恰恰是这种“预备役”的身份,让她没有了任何犯错的空间。
所以,这哪是什么令人心动的offer,这分明是一场令人窒息的考核。
当冯琳在镜头前微笑、整理文件时,谁又知道她心里是激动多一点,还是惶恐多一点?
或许,从她点头答应的那一刻起,那个纯粹的学生冯琳就已经不存在了。
活下来的,是一个必须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一条血路,学着八面玲珑,最终成长为东方卫视所需要的那个“冯琳”。
得,反正戏台子已经搭好了。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就搬好小板凳,准备看戏吧。
是看陈辰女王如何调教新人,还是看冯琳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夹缝求生?
这可比什么选秀晋级刺激多了。
至于最后谁能拿到那个真正的offer,谁在乎呢?
反正这场戏,从一开始,赢家就已经内定好了。
来源:宏图起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