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文旅产业项目投资,活化改造的江岭长守戏剧谷成为湾区文旅新地标,“坪山长守村活化利用案例”入选2024年深圳“百千万工程”十件大事;
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各行政区前列;
今年5月坪山驻陆河对口帮扶工作组、马峦街道江岭社区获评全省“百千万工程”工作突出集体,其中马峦街道江岭社区是全市唯一受表彰的社区;
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文旅产业项目投资,活化改造的江岭长守戏剧谷成为湾区文旅新地标,“坪山长守村活化利用案例”入选2024年深圳“百千万工程”十件大事;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率先实现“校地共建”社区工作站县域全覆盖,2023年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优秀”,对口帮扶协作陆河县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坪山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近年来,坪山区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充分激活要素、体制、力量,打好产业、文化、生态、基层治理这四张高质量发展的“王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推动“百千万工程”向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迈进。9月8日,坪山区召开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听取有关街道重点工作及各专班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各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更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坪山区印发《深圳市坪山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产业发展、城区提质、绿美坪山、民生服务、文旅兴城、协作共进”6大行动和10大核心任务,设立了28项核心指标监测体系,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以机制创新强产业、促发展
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在充分激活体制。
近年来,坪山区充分发挥机制体系的支撑作用,构建“1+3+6+24”四级指挥体系(1个区指挥部及办公室、3个工作专班、6个街道和24个社区基层指挥落实体系),并建立一套“区到社区”指挥调度体系、一张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清单、一个督查通报平台,创新实施“一街一示范、一社一工程”,持续落地落实“百千万工程”。
县域产业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坪山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因地制宜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产业提速行动,加快构建以“6+3”产业集群为支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技术改造正为坪山县域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坪山区以“链式改造”为牵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上半年有14家企业入选深圳2025年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占比全市三分之一,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83.9%。
“世界500强的终端客户在验厂时,看到我们的‘AI+制造’新场景,坚定了他们下单的信心。”谈到“智改数转”带来的变化,永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普润喜上眉梢,“我们近2年的销售额增长都超过了30%。今年目标还是30%的订单增长。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我们很有信心能完成!”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要不断夯实“百千万工程”的科技支撑。通过推动与中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合作,坪山区持续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经费比重高达97.7%。同时,构建“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带动53家链员企业与43所院校协同育人,经验做法入选广东省人社服务“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在产业空间方面,赛格科技老厂区转型升级为辖区规模最大的全盘道工业综合体——坪深智慧产业园,通过“规划引领+设计创新+审批改革”三维联动,引导技术、资本、文化等要素在“小的物理空间”高密度集聚,实现在推动城市更新中向“老楼”要新空间。上半年,坪山区入选“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区”。
良好的营商环境则助力“百千万工程”跑出加速度。坪山编制全国首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打造“链上坪山”品牌活动,让企业在产业链上“加好友”;整备产业用地4.2万平方米,新增储备意向用地项目18个;构建“1+6+N”“三重”助企行服务体系,提供“指尖办、上门办”等优质服务。
以系统思维促振兴、优风貌
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关键是充分激活要素。
乘着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坪山区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探索“银行定存+认购债券+股权投资+参与运营”多样化投资模式,累计盘活村集体资金1.4亿元,有效推动基本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不断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坪山以江岭社区为试点,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探索参与文旅产业项目投资,联手国企组建物业企业等举措,实现从依靠物业租赁收入的“房东”向融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股东”的转变。
如今,乡村文化资源正成为撬动区域发展的新支点,以古村活化升级重塑人居风貌,在绿水青山间构筑“美丽环境—文旅创收”双向循环。
位于马峦山的红花岭村,通过引入小隐青山集等头部机构,匠心打造岭南野奢民宿集群。项目创新融入客家文化基因,秉持“修旧如旧”原则活化存量老旧建筑,配套高端文化度假服务,旨在打造坪山文旅新地标。
近年来,坪山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实施城区提质行动、绿美坪山行动,全域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全区建成100个公园。特别是通过“1+N”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广泛动员人大代表、绿化企业、小区业主、志愿者,将5400㎡闲置土地打造成美丽花园。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大“新农人”带着一股热情奔赴。坪山区创新打造深圳首个“新农人驿站”,举办深圳首个“新农人”丰收节,探索“社工引导+志愿者协同”长效助农机制,打造直播销售基地,探索助农致富新路径。同时,首创田园里的“假期课堂”,为“新农人”子女提供免费课业辅导。
以协作共建凝人心、聚力量
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必须充分激活力量。
近年来,坪山区建立健全纵向支持、横向帮扶、内部协作相结合的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探索双向“飞地经济”模式,在龙湖区举办“链上坪山·龙湖”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促成500万元电缆项目订单签约;打造的坪山·陆河共建产业园区获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建设水唇镇富民兴村、东坑镇富民兴村等一批镇村小微产业园。
坪山凝聚“她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联合坪山、陆河、龙湖三地妇联,创新实施“山河湖万名女性居家创业”项目,携手龙头企业兰亭科技打造“社交分享官”岗位,链接维园餐饮推出弹性配送岗,开启多元居家就业新模式。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三地女性就业超2000人。
此外,坪山区还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打好改革组合拳,凝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改革局面。
一方面,汇聚高校志愿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坪山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以街道、社区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由团区委搭建校地结对平台,推动深圳技术大学15个学院与辖区24个社区实现100%结对全覆盖。同时,在社区创新建立突击队工作站,成为全市首个实现“百千万工程”校地共建社区工作站全覆盖的区域。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协作共治新路径。坪山区打造“星火能人空间”项目,挖掘园区党员、技术骨干能人组建十大专业团队,开展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形成“园区矛盾园区解”的治理模式;依托“候鸟驿家”双城服务打造深惠协同治理样板,整合两地志愿者提供应急救助、就业对接等365天不打烊服务;创新打造志愿服务“百团、百队、百人”模式,“社校”“社企”“社社”同频联动,获评深圳“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面向未来,坪山区将持续以深化改革作楫、创新实干为帆,通过纵深推进集成式改革,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乘势而上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严德帅
责任编辑:邓旗舟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来源:鹰哥复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