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车圈热度又起来了,宝骏和华为联合推出的新车“华境S”被曝光,不少朋友第一反应是:
最近车圈热度又起来了,宝骏和华为联合推出的新车“华境S”被曝光,不少朋友第一反应是:
“这不就是个挂着宝骏标的问界吗?要卖20万,你买不买?”
这个问题很现实。今天我就从外观、内饰、空间、动力、智能化和品牌价值六个方面,帮大家拆开看看:这台车到底靠不靠谱。
外观:像问界,但未必是坏事
华境S一亮相,很多人说前脸和问界M7太像。其实这事儿我觉得要辩证看。
• 优点:问界的外观设计已经被市场验证过,大气稳重,符合国人对中大型SUV的审美。华境S借鉴这种风格,起码不会“翻车”。
• 隐患:如果辨识度不够,容易让消费者觉得“廉价模仿”,对品牌拉升没帮助。
我的经验是,消费者在20万级别买车,外观不仅要耐看,还得有“面子”。如果华境S能把细节做好,比如灯组造型、前格栅镀铬质感,那即便像问界,也能获得认同。
内饰:鸿蒙加持,但豪华感有限
内饰官方还没完全放出,但可以确认搭载HarmonySpace 5鸿蒙座舱。
• 优势:鸿蒙系统的流畅度、交互逻辑,真的是同价位里很难挑毛病的。像我朋友的问界M7,用车半年了,车机不卡顿,语音识别也很灵敏,这点比一众合资车强太多。
• 短板:宝骏过往车型在用料上普遍偏“务实”,门板、座椅填充物可能比不上豪华品牌。对追求“质感”的用户来说,坐进去可能会觉得不够高档。
所以我判断:华境S的内饰会“好用不豪华”。能满足家庭需求,但要和同价位的理想L7、腾势N7比豪华氛围,恐怕还有差距。
空间:六座设计,优点和难点并存
华境S定位大六座SUV。从谍照看,车身尺寸不小,二排预计是独立座椅,三排偏紧凑。
• 优点:六座比五座更灵活,尤其适合二孩、三孩家庭。我表哥家里三个娃,当时在五座SUV和六座之间犹豫,最后选了六座,结果现在出行特别方便。
• 问题:六座车的第三排往往是“短板”,适合小孩或短途。如果经常要坐成年人长途旅行,那体验感会打折。
所以,空间方面华境S能满足大多数家庭,但是否舒适,还得看实际三排体验。
动力与电池:神炼电池的看点与疑问
华境S最大的技术亮点之一,就是五菱的神炼电池。
• 宣传优势:经过针刺、枪击等极端测试,安全性确实比很多电池方案更激进。毕竟电动车安全是硬指标。
• 潜在问题:续航衰减和冬季表现还未知。我自己去年冬天开某款纯电SUV,标称续航600km,高速加低温直接掉到不到400km。如果华境S也存在类似问题,那用户体验会大打折扣。
动力方面,目前猜测会有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增程能缓解续航焦虑,但纯视觉智驾和能耗表现,还要等实车验证。
智能化:华为全家桶是卖点也是赌注
智能化是华境S的最大亮点:
• 乾崑ADS 4.0:采用纯视觉方案,没有激光雷达。理论上更低成本,但能否稳定?这是关键。特斯拉的纯视觉在国内迟迟没完全放开,就是因为监管和安全问题。
• 鸿蒙座舱5.0:和华为手机、平板无缝连接,对华为用户特别友好。
我在深圳体验过华为的城区智驾,确实在红绿灯、车道保持、自动变道上表现出色。但问题是:这套系统放在宝骏车上,消费者能不能买账?
说白了,大家可能信任“华为造车”,但对“宝骏+华为”还是会心里打鼓。
品牌:最大的不确定性
讲真,产品本身并不差,关键在品牌。宝骏过去的标签就是“性价比”“人民代步车”。消费者愿不愿意掏20万买宝骏,是个大问号。
• 案例一:宝骏之前推出的“享境”轿车,顶配接近19万,但市场反响惨淡。几个月才卖出一千多台,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不认这个价位的宝骏。
• 案例二:同样的车,挂“问界”标和“宝骏”标,消费者感受完全不同。这就是品牌力的差距。
我身边朋友就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宝骏的20万车,我心里过不去。”——这就是现实。
市场对比:谁是真对手?
如果华境S真的卖到20万上下,它面对的对手是:
• 问界M7:同样有华为技术,但品牌形象更高。
• 理想L7/L8:空间更大,家庭用户口碑好。
• 比亚迪唐DM-i:插混方案更省心,油耗和补能优势明显。
对比下来,华境S的产品力并不差,但在“品牌认同感”和“保值率”上压力很大。
我的建议:别急着买,等价格和体验
综合来看:
• 优点:智能化有看点,电池安全性强,空间实用。
• 短板:品牌认同度不足,内饰质感有限,智驾方案需验证。
• 关键:定价!
如果主力车型定在18-19万区间,那宝骏有机会打开新市场;如果自信过头,定到23-25万,那基本就凉了。
我的建议是:
不要急着做第一批车主,先观察市场反馈。等实车体验、冬季续航、智驾稳定性有口碑之后,再决定是否入手。
兄弟们,我把话放在这:
20万买宝骏,你心里能不能过得去?
如果最终定价19.8万,你会考虑给它一次机会吗?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的选择。
来源:闲弟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