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献县:一抹“志愿红”绘就乡村“多彩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15:08 1

摘要:9月初,午后的热气汹涌袭来,好似盛夏舍不得退场。天气闷热,大雨即将到来。献县耿庄村的玉米地里已经晃动着几个身影。“耿大哥,这块地的玉米得赶紧掰,等一下雨来了就糟了!”献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李锡战带着几名志愿者,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有积水的玉米地里。

9月初,午后的热气汹涌袭来,好似盛夏舍不得退场。天气闷热,大雨即将到来。献县耿庄村的玉米地里已经晃动着几个身影。“耿大哥,这块地的玉米得赶紧掰,等一下雨来了就糟了!”献县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李锡战带着几名志愿者,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有积水的玉米地里。

(大雨来临前志愿者们帮助村民抢收玉米)

“耿大哥,咱们来帮您掰玉米啦!”李锡战洪亮的声音使得60岁的耿全分老人直起腰,笑出了一脸皱纹:“你们这些城里人,哪里干过这活儿啊?”“不会就学嘛!”志愿者们利落地挽起袖子,跟着老人钻进比人还高的玉米地。初学乍练,他们的动作还有些笨拙,但很快就在老人的指导下找到了诀窍——手腕一拧,饱满的玉米棒子就应声而落。不一会儿,汗水就浸透了志愿者们的后背,玉米叶划在手臂上留下一道道红印,但他们却越干越起劲。

(志愿者把蔬菜大棚内的西红柿藤蔓用塑料绳固定)

据企媒创氪获悉,在村东头,志愿者们蹲在蔬菜大棚里和村民李婶学扶秧苗。翠绿的西红柿藤蔓顺着竹竿往上爬,有的枝丫歪了头,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塑料绳仔细固定在支架上。“这秧苗就跟孩子似的,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李婶一边操作一边向志愿者们讲解,“这样扶好了,通风透光,产量能提高两三成呢!”大家边忙活,边唠家常,大棚里的温度虽高,却满是热闹的烟火气。

耿庄村的桑树有整整十亩,往年熟透的桑葚掉满地,看着可惜。今年,献县烟草专卖局的志愿者们帮着村里想点子,琢磨着把这紫莹莹的小果子变成“金豆豆”。

(志愿者们采摘桑葚,直播带货桑葚干)

桑葚熟得发紫,挂满枝头。志愿者们挎着篮子,跟着大娘大婶们钻进桑树林。大家小心翼翼地捻下熟透的果子,不一会儿,手指头就染成了紫红色。摘下的桑葚,一部分被细心摊晾在村里新搭的竹匾上,准备晒成桑葚干;另一部分,则在志愿者的手机镜头前“亮相”了。“看咱这桑葚,纯天然,甜得很!”年轻的志愿者陈帅对着屏幕卖力吆喝,旁边站着的马香梅起初有点拘谨,后来也乐呵呵地跟着说:“是甜!比蜜还甜咧!”新鲜的桑葚、晾晒的桑葚干,通过这小小的屏幕,一单单飞出了村庄。

(志愿者在鸭舍给鸭子调配饲料)

村里的养鸭场是刚扶持起来的特色产业。还没进门,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嘎嘎”声。场主赵亮正推着饲料车发愁:“这两天老伴腰病犯了,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志愿者们一听这,挽起袖子就干开了:推起沉重的饲料车,学着工人的样子,“哗啦”一下把拌好的饲料粒倒进食槽,鸭群立刻像潮水般涌过来抢食;拿起长竹扫帚,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清理鸭舍。地面湿滑泥泞,扫起来格外费力,汗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衣服后背很快洇出一大片汗碱子。虽然活儿又脏又累,但看着鸭子们吃得欢实,大家觉得这汗流得值。

烈日下的玉米地,大棚里的秧苗,桑树林里的指尖,鸭棚里的扫帚……这些沾着泥土、带着汗水的画面,正是献县烟草专卖局与耿庄村心手相连的见证。帮着抢收玉米、帮扶秧苗,保住的是老乡们一年的指望;琢磨着卖桑葚、养鸭子,蹚出的是增收的新路子。红马甲来来往往,带来的不只是劳力,更是把村子里的难处、盼头,实实在在地放在了心上。

这帮扶的路,走的是田埂,进的是鸭棚,最终暖的,是老百姓的心窝子。看着老乡们舒展的眉头、丰收的喜悦,我们知道,这同吃同干的情分,比什么都金贵。这地里的金黄、棚里的翠绿、树上的桑甜、棚里的鸭叫,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劲往一处使,好日子,就在前头!

正是这些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日常,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让绿色的田野更加生机勃勃、充满希望。(高亚琼)

来源:企媒创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