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板对比2754,U16男篮亚洲杯决赛中国队58-85惨败于澳大利亚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00:28 1

摘要:看直播的时候,弹幕里全是“卡位!”“抢板!”声音都快冲出屏幕了,但小伙子们就是抢不过。

27比54的篮板,等于对方多出手了27次,这球还怎么打?

看直播的时候,弹幕里全是“卡位!”“抢板!”声音都快冲出屏幕了,但小伙子们就是抢不过。

不是身高差——澳大利亚平均只比我们高1.4厘米,差别在发力那一秒。

人家的二次起跳像装了弹簧,我们队员一落地,第一反应是抬头找人,而不是再扑一次。

数据很刺眼:三分1中,罚球54%。

更难受的是,这俩数字和上一场打韩国时一模一样。

教练组肯定强调过,但关键节点就是投不进。

说白了,不是技术菜,是身体对抗后动作变形。

U16本来就该练身体,可国内青少年联赛节奏慢,对抗少,真到了亚洲决赛,对抗一上来,出手全变形。

再翻前两年的U16决赛,日本输给澳大利亚44分,韩国输了37分,我们这次“只”输了27分,听着像安慰。

可人家的青训思路很统一:澳大利亚这批孩子一年打80场正式赛,我们同龄顶尖球员勉强凑够30场。

比赛密度差了两倍,经验值当然被碾压。

篮板被抢爆的另一个隐藏原因,是转换退防慢。

球一投出去,后卫先回头找人,没卡位,澳大利亚长传直接到前场,形成多打少。

一来一去,丢的不只是篮板,还有士气。

有人怪内线,可张子一9分7篮板已经尽力。

问题在整体协防:澳大利亚外线罗兰·保罗一个人就抢了9个前场板,全是弹到罚球线那个位置——说明我们锋线没人补,全缩在篮下,被对手轻松溜进来捡漏。

更让人揪心的是,失误之后没人吼一声,全队表情统一:低头、叉腰、喘气。

比赛还剩两分钟,落后25分,镜头扫过替补席,几个孩子已经红了眼眶。

这一幕比比分更难受,因为心气散了。

怎么办?

短期没魔法。

青训圈最近流传一句话:15岁前练技术,15岁后练对抗。

听起来像鸡汤,但落实到训练表就两点:一是每周两次力量+核心,二是把热身投篮改成“有人推你一把”的干扰投篮。

只要坚持一个赛季,罚球至少能回到七成。

别急着骂教练。

国内青少年教练普遍兼职,工资按课时算,一天跑三个场子,连录像分析都没时间做。

想改,得先给基层教练涨课时费,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剪片子。

否则再好的战术图纸,也画不进孩子的肌肉记忆里。

比赛结束那一刻,澳大利亚全队冲进场内叠人浪。

镜头切回来,中国队的小伙子们站成一排,向观众鞠躬,背影小小的,却挺直。

27分的差距很疼,但16岁的疼能提醒他们:身体可以练,对抗可以学,只要不把“怕”字写进眼神,就还有下一次。

来源:阿铁说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