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工人一周就盼这两天回血,突然被拉去爬山、军训、破冰游戏三连击,朋友圈晒的不是风景,是怨气。
“周五下班前甩来一条通知:周六7点集合,穿运动鞋,不准请假。
”——看到这条消息,你脑子里是不是已经自动播放离职倒计时?
团建本来是公司送的大礼包,结果现在成了劝退神器。
谁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扒一扒那些把人逼到辞职的骚操作。
第一刀:砍在周末。
打工人一周就盼这两天回血,突然被拉去爬山、军训、破冰游戏三连击,朋友圈晒的不是风景,是怨气。
有人算过,一年被团建偷走的休息日,够回两次老家陪爸妈。
第二刀:强制签到。
HR群里一句“缺席扣绩效”,瞬间把自愿变绑架。
最惨的是社恐同事,一想到要跟全公司手拉手转圈,连夜更新简历。
某大厂员工爆料,他们团建玩“信任背摔”,后排直接摔进骨科医院,老板一句“年轻人恢复快”冲上热搜。
第三刀:尬到抠脚的流程。
十年如一日玩击鼓传花,传到谁就让谁表演“我的董事长父亲”;分组比赛输了要喝苦瓜汁,领导在边上拍视频发抖音配文“团队要有狼性”。
狼性没看出来,狼人杀玩家当场自爆辞职。
最离谱的是某互联网公司团建去荒岛求生,结果真·求生——暴雨冲垮帐篷,二十几号人挤在漏雨棚子里啃冷馒头,回公司直接集体提交离职申请,老板还在群里问“为什么不感恩公司提供的历练机会”。
想让团建不翻车?
其实特简单。
把员工当人,别当NPC。
先把时间还给生活。
工作日抽半天去撸猫咖啡馆开头脑风暴,老板请下午茶,比周末拉去郊区晒太阳管用十倍。
某外企把团建改成“迟到券拍卖会”,用游戏积分竞拍免打卡券,现场笑到打鸣,HR偷偷统计,那月迟到率反而降了。
再把选择权塞回员工手里。
发投票链接,选项从密室逃脱到躺平观影,少数服从多数,实在不想去的换成年假额度。
有公司试过“团建盲盒”,抽到哪项玩哪项,抽到“提前下班”的幸运鹅当场给行政部比心。
至于那些高危项目,建议直接拉黑。
见过最暖的操作是某公司把团建预算折现,每人发两千块“家庭日基金”,必须带爸妈/伴侣/娃消费,回来贴发票报销,行政部收到过游乐园门票、海底捞小票、甚至还有宠物医院驱虫单——真正的凝聚力,是让员工重要的人也感受到公司的温度。
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从来不是团建,是被支配感。
当活动从“领导想感动你”变成“我们想一起玩”,当流程里出现“可以不去”的选项,当预算能变成给女友买礼物的额度,你会发现,所谓团队凝聚力,不过是“这家公司把我当正常人”的另一种说法。
下次再收到团建通知,如果是周三下午去撸串,还能带家属,大概没人会翻白眼了吧?
来源:正大光明辰星u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