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话结论:今天的中美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你死我活”,而是“五条赛道”叠加的系统性较量——关税与供应链、科技与算力、资本与货币、安全与联盟、绿色产业与标准。每一条赛道都在重塑价值链的走向与成本曲线,进而决定未来十年的增长红利谁来拿。
一句话结论:今天的中美竞争不是单一维度的“你死我活”,而是“五条赛道”叠加的系统性较量——关税与供应链、科技与算力、资本与货币、安全与联盟、绿色产业与标准。每一条赛道都在重塑价值链的走向与成本曲线,进而决定未来十年的增长红利谁来拿。
赛道一:关税—供应链—市场准入的三角拉扯
过去两年里,“关税—转移—再本地化”成为贸易版图的主旋律。美国对华301关税在2024年5月被扩大到电动汽车、太阳能、半导体、医械等关键品类,意在“卡脖子+护产业”。
进入2025年,美方更在更广范围上加征或上调关税,已显著改变进口价格与企业选址的微观激励。
数据怎么说?
• 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美国官方统计显示,2024年对华货物进出口总额较前几年显著回落;同时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已从中国切换为墨西哥(2024年全年、2025年迄今仍居前列),体现出“近岸/友岸外包”的加速。
• 欧洲跟进:欧盟在2025年对中国电动车实施最终反补贴关税(因厂商不同而分档),贸易—产业—绿色政策三线合流。
• 中国的反制:对镓、锗等关键半导体金属及石墨实施出口管制或许可管理,进一步把“关键材料”嵌入博弈。
要点:这条赛道的核心不是“断裂”,而是重编织:全球链条在北美(USMCA)、东盟与南亚之间重新分工,成本曲线变陡,但韧性溢价上升。
赛道二:科技—芯片、算力与产业政策的合围
科技赛道的关键词是“管控 + 投资”。
一端是管控:美国在2023年10月与2024年10月两轮升级对华先进计算与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细化“性能阈值”和“绕道封堵”规则,直接约束高端AI芯片、EUV/DUV设备与相关工具链的可得性。
另一端是投资:产业政策以真金白银落地。2024年美国商务部陆续宣布对Intel(85亿美元补助+贷款)、台积电美国(66亿美元补助)、三星德州(64亿美元补助)、**美光(61亿美元补助)**等的CHIPS法案大额授予,配合地方政府与税收减免,形成“钱—地—人”的一体化支持。
要点:科技赛道不是纯技术位移,而是规则+资本+生态的配套博弈。上游设备/IP、算力芯片与EDA规则被固化在“友盟圈”,倒逼对手推进成熟制程替代与体系内闭环。
赛道三:资本—货币—支付体系的“慢变量”
货币之争是最慢、也最深的水。
• 美元仍为锚:IMF最新COFER显示,2024年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约57.8%,稳居主导。
• 人民币的“使用度”在提高:2024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份额约3.75%、在贸易融资中的占比约6%;CIPS全年处理额约17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不是“地位替代”,却是使用场景真实扩张。
要点:资本赛道的本质是可结算的贸易+可投资的资产。只要能源、原材料与制造的结算中人民币占比增厚,在支付与融资层面的“使用权”就会继续抬升;但“储备货币的信任红利”仍长期偏向美元阵营。
赛道四:安全—军费、前沿部署与“朋友圈”
安全赛道决定了前几条赛道的边界条件。
• 军费与态势: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同比增7.2%至约1.7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国防授权法案(FY2025)维持高位授权规模,对印太威慑、前沿部署与军援配套持续倾斜。
• 联盟网络:AUKUS明确“SSN-AUKUS”时间表与产业链分工;美日菲在2024年4月举行峰会,以南海航行安全为重点议题;南海一线水炮与阻拦事件频仍,使灰色地带博弈常态化。
要点:安全赛道并非为“战争”做准备,而是为规则—秩序—通行权定价。谁掌握更多可用的联盟产能与补给链路,谁就有更多政策腾挪空间。
赛道五:绿色—能源转型中的产业主导权
绿色赛道将决定新一轮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的归属。
• 光伏/风电:IEA评估中国在光伏全产业链的产能与制造占比超过80%,并连续刷新可再生装机记录,压低全球度电成本曲线。
• 电动车: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尘埃落定,意味着绿色议题与产业政策深度绑定——“绿色”不再等于“自由贸易”。
要点:绿色赛道的胜负手在于规模+融资成本+海外本地化的“三角平衡”。谁能把制造规模与市场准入同时做稳,谁就能把学习曲线“锁死”在自己一侧。
底层逻辑:三对结构性张力
1. 安全 vs. 效率:越安全,越贵;越便宜,越脆弱。关税与产地多元化为韧性付费。
2. 开放 vs. 可控:越开放,越易受制于人;越可控,越易封闭。出口管制与内循环就是这对张力的制度化。
3. 成本 vs. 韧性红利:短期利润牺牲换长期供给把握——企业要学会用库存与多地布局换取政策期权。
三个情景与应对清单
情景A:分区化双寡头(概率最高)
两大生态圈在技术标准、算力与资金管道上相对分隔,但在大宗商品与多边场域保持“可控互通”。
• 企业要做的:
• 产线双认证/双版本(软硬件与合规并行)。
• 供应商K值管理(把关键零部件集中度降到单一来源
• 财务对冲:用结算币种与应收账期对冲政策波动(例如同时布局USD、CNH账期窗口)。
情景B:带刺的共存(次高)
在新能源、医药、AI安全等跨国议题上形成“小多边—窄合作”,关税维持高位但留有豁免阀。
• 企业要做的:
• 投入合规工程学(从设计阶段规避受控技术路径)。
• 在地化建厂/合资,提高政策可解释性与社会资本。
情景C:冲突升级(低但非零)
灰色地带突发导致航运与金融制裁同步拔高,全球风险资产剧烈重估。
• 企业要做的:
• 运保和库存双保险(关键料备货≥3个月)。
• 预设**“快速迁徙”预案**:确定两套以上替代港口与陆路通道
结语:把不确定性变成能力
这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短跑,而是一场复合赛:关税在前端抬价,算力在后端提效;货币与联盟决定行情的上限与下限。谁能在五条赛道上同步迭代——在成本、韧性、速度与合规之间找到最优组合——谁就能把未来十年的确定性,握在自己手里。
来源:容辰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