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药材飘香。9月8日上午,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主办、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的"当归反季节设施单体苗移栽技术观摩会"在宕昌县木耳梁示范基地举行。来自岷县科技局、农技中心、宕昌县科技局及相关乡镇农业技术负责人共30余人参与活动,共同考察这一
金秋九月,药材飘香。9月8日上午,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主办、宕昌县中药材开发服务中心组织的"当归反季节设施单体苗移栽技术观摩会"在宕昌县木耳梁示范基地举行。来自岷县科技局、农技中心、宕昌县科技局及相关乡镇农业技术负责人共30余人参与活动,共同考察这一有望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的创新技术。
观摩会伊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蔡子平就当归设施单体育苗技术的研发背景、核心突破与推广成效作了系统汇报。他指出,作为甘肃省重要道地药材,当归产业长期以来受制于"早期抽薹率高"与"机械化移栽难"两大瓶颈,严重影响其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以植物春化机制为理论依据,经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当归设施单体育苗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三大创新:一是推行种子丸粒化精量播种,显著提高播种准确性与出苗整齐度;二是首创单体育苗方式,突破机械化移栽难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三是通过反季节育苗有效调控春化进程,将早期抽薹率从传统30%–50%降至5%以下,为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集成创新了"设施反季节单体育苗"与"单体苗起垄覆防草布移栽"两种高效种植模式,初步实现农机农艺融合,为当归绿色、轻简化生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与会代表深入田间,实地查看当归苗情。只见药苗行列整齐、苗壮叶绿,田间管理规范有序。现场抽样检测显示,早期抽薹率低于1%,显著优于常规种植,苗情长势获得一致好评。
现场交流环节,各方代表深入田间实地查看苗情,并围绕技术细节、推广可行性、成本效益等展开热烈讨论。宕昌县药材中心负责人赵晨霞表示:"这项技术真正解决了我们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尤其在抑制抽薹和机械移栽方面表现突出,对宕昌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岷县农技中心代表也认为,该项成果跨区域适用性强,有望在岷县-宕昌乃至全省当归主产区推广应用。宕昌县木耳乡党委书记杨海涛更是直言:"对我们乡镇来说,劳力短缺和抽薹高发是药农最头疼的事。今天看到这个示范效果,非常振奋!这项技术接地气、实用性强,真正让药农看得到希望、算得清收益。"
此次观摩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次技术推广的现场动员。随着"当归设施单体育苗技术"的逐步推广,甘肃省中药材现代化发展将迎来新一轮机遇,宕昌县也有望凭借此项技术示范,进一步巩固其在西北中药材产区中的核心地位。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