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专班,明确了要求,加班加点,就是要保证在明年暑期到来之前,为学生宿舍安装好空调。”9月8日,吉林大学2025级新生第一课上,党委书记田辉的话音刚落,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开始鼓掌。
一场关于舒适与尊严的校园革命正在东北高校间悄然发生,空调这个看似普通的家电,如今成为了衡量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新标准。
“学校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专班,明确了要求,加班加点,就是要保证在明年暑期到来之前,为学生宿舍安装好空调。”9月8日,吉林大学2025级新生第一课上,党委书记田辉的话音刚落,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开始鼓掌。
这一承诺标志着东北四所985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将全部实现“空调自由”。吉林大学终于补上了这块关键拼图,结束了东北顶尖学府宿舍无空调的历史。
不久前,东北高校还在经历一场“高温考验”。今年6月下旬,吉林大学学生因高温在宿舍楼里支帐篷过夜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当时长春遭遇连日高温,白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左右。许多宿舍房间不通透,夜里依然闷热。一名学生介绍:“夜间宿舍里30多度,比室外还热,而宿舍楼地下室大概20多度,因此不少同学在地下一层支帐篷过夜。”
这并非个例。东北多所高校的学生们采取了各种方式避暑:有人在楼道打地铺,有人到操场乘凉,还有人为了吹空调到学校附近的酒店、民宿或洗浴中心过夜。
东北高校的“空调革命”始于今年招生季。6月底7月初,哈工大率先展示“空调全覆盖”。
哈尔滨工业大学投入了巨大资金和精力进行基础设施升级,从7个变电所的改造到10.7公里电缆的铺设,再到9395间寝室电路的全面翻新。
随后,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也分别于6月29日和7月4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学生宿舍安装有空调的视频,宣布已实现宿舍空调全覆盖。
吉林大学成为东北985高校中最后一个宣布安装空调的学校。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认证为吉林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的社媒账号就发布了一条标题为“我要空调来,空调快点来”的视频,并配文“猜猜我为什么要发这个视频呢”,已经暗示了这一变化。
空调已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筹码。在2025年的高考招生季,哈工大凭借一条简单的宿舍空调全覆盖视频,在招生战场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该视频播放量在48小时内突破百万。
一位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坦言:“今年招生咨询会上,家长问得最多的就是‘有没有空调’。”
00后大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与前辈不同,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也更愿意为自己的权益发声。当某东北高校面对学生高温问题时,建议“使用电池风扇”的消息传出后,很快便被00后大学生制作成讽刺表情包并迅速走红网络。
空调看似小事,却折射出高校之间的资源差距。教育部直属高校年生均经费约6万元,而地方高校不足2万元。
哈工大2024年基建预算达18.7亿元,其中宿舍改造专项资金2.3亿元,空调安装率100%。相比之下,辽宁省教育厅数据显示,全省本科院校空调覆盖率不足30%。
部分老校区电路老化,安装空调需额外支付每间8000元的电路改造费。还有一些高校建筑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安装空调面临更多限制。
空调自由的意义远不止提供舒适环境。吉林大学招生办此前曾回应宿舍无空调问题时解释:“由于校外电路问题,暂时没有安装空调的计划。”
学生们的呼声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回应。直到今年高温天气和学生们的创意抗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才最终推动了变革。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宣传文案道出了真谛:“清爽的头脑才能诞生火热创新。”对学术的追求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并不矛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宿舍外墙挂满空调外机的照片曾在网络走红,被网友称为“最好的招生简章”。
如今,吉林大学终于跟进,东北四大985高校的宿舍空调全覆盖即将成为现实。明年夏天,吉大学子再也不必抱着帐篷寻找凉快地了。
来源:光年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