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了,昨天夜里就收拾东西走了。”王村长叹了口气,“他那个鱼塘里的鱼全死了,他也赔光了,还待这里干什么。”
“村长,那个外地人真的走了?”李婶子压低声音问道。
“走了,昨天夜里就收拾东西走了。”王村长叹了口气,“他那个鱼塘里的鱼全死了,他也赔光了,还待这里干什么。”
“可是...”李婶子脸色发白,“昨晚我看见鱼塘边有影子在动,像是有人在那里转悠。”
王村长眉头紧锁:“不可能,那家伙已经彻底离开了。”
李婶子咽了口唾沫:“那鱼塘边的影子是什么?”
01
三个月前,一辆破旧的小货车缓缓驶进了青石村。车身上积满了灰尘,后厢里堆放着一些简单的行李和工具。车子在村口停了一下,司机探出头四处张望,像是在确认什么。
车上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皮肤黝黑,眼神坚定。他的手掌粗糙,指甲缝里还有些泥土,一看就是常年劳作的人。他叫张明,从临县过来,听说我们村的鱼塘要对外承包。
张明背着一个旧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了什么东西。他走路的步子很稳,虽然是第一次来青石村,但看起来并不紧张。
“请问王村长在哪里?”张明拦住了一个路过的村民。
“你找王村长干什么?”村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人。
“我想承包你们村的鱼塘。”
村民指了指前面的一栋二层小楼:“那就是村委会,村长应该在那里。”
张明道了谢,径直走向村委会。他推开门,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在办公桌前整理文件。
“你是王村长吧?”张明开门见山。
王村长抬起头,上下打量着这个外地人:“你是?”
“我叫张明,从临县来的。听说你们村的鱼塘要对外承包,我想试试。”
王村长放下手中的文件,仔细观察着张明。这个人看起来很朴实,但眼神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坚韧。
“你有经验吗?我们村的鱼塘可不小,有二十多亩呢。”
“养了十几年鱼,技术没问题。”张明一边说着,一边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钱,“这是定金,五万块。”
村长的眼睛亮了。村里的鱼塘荒废了好几年,之前也有人来看过,但都觉得投资太大,风险太高,没人愿意接手。现在有人主动送上门来,还带着这么多现金,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王村长拿起钱数了数,确实是五万块,而且都是崭新的百元大钞。
“你这钱哪来的?”王村长有些怀疑。
“卖房子的钱。”张明坦然地说,“我在老家有套房子,卖了换钱过来投资。”
“为什么不在老家发展,跑这么远来?”
张明沉默了一会儿:“老家的竞争太激烈了,到处都是养殖场。我想换个地方试试。”
王村长觉得张明的话有道理。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出去闯闯,寻找新的机会。
“行,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要是把鱼塘弄坏了,押金不退。”
“放心,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张明认真地说,“我可以先签一年的合同,如果效果好,以后再续约。”
两人很快谈妥了细节。张明每年要交给村里三万块的承包费,自己负责鱼苗、饲料等所有成本,收益归自己所有。
签完合同,张明就住进了鱼塘边的小屋。那是以前看塘人住的地方,房子虽然简陋,但基本设施齐全。有一张木床,一张小桌子,还有一个简易的厨房。
张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从县城买来了鱼苗,足足有十万尾草鱼、鲤鱼和鲫鱼苗。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苗被投入鱼塘,张明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张明很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绕着鱼塘走一圈,检查有没有异常情况,然后开始投食。他投食很有讲究,不是简单地把饲料撒进水里,而是要观察鱼儿的反应,根据它们的食欲调整投食量。
村里人经常看到他蹲在塘边,用手捧起水闻闻,有时候还会尝一尝。这个举动让村民们觉得很奇怪。
“这人真奇怪,谁会喝鱼塘水啊?”村民们私下议论。
“可能是检查水质吧。”有人猜测道。
“检查水质也不用喝啊,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张明对这些议论并不在意。他知道自己的方法有些特别,但这是他多年养鱼总结出来的经验。通过品尝水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比什么仪器都管用。
第一个月,张明的鱼养得很好。鱼儿活蹦乱跳,个头也在慢慢长大。每次喂食的时候,鱼儿都会争相游过来,场面很是壮观。
村长路过时总会停下来看看,并且夸赞几句:
“小张,你这技术确实不错。这些鱼比以前村里养的鱼活泼多了。”
“还行,这些鱼很听话。”张明擦着汗,笑得很朴实,“只要用心照顾,它们就会给你好的回报。”
“看来我们没选错人。”王村长很满意,“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年底你就能有不错的收成。”
张明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02
可是好景不长。
第二个月开始,村里人发现张明变得沉默寡言。以前见到村民还会主动打招呼,现在连头都不抬。就算有人跟他说话,他也只是简单地应付几句,显得心事重重。
而且,他开始在鱼塘周围安装摄像头。那些摄像头很专业,有夜视功能,还能远程监控。张明花了好几天时间,在鱼塘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
王村长看到后觉得很奇怪,专门过来询问:
“你装这些干什么?花这么多钱买摄像头值得吗?”
“防小偷。”张明的回答很简单,但语气有些冷漠。
“我们村没有小偷。”王村长有些不高兴,“我们青石村民风淳朴,从来没发生过偷盗事件。”
“防着点总没错。”张明固执地说,“现在什么人都有,小心一点不会错。”
王村长觉得张明有些神经质,但也没多说什么。毕竟是人家花自己的钱,爱怎么防护是他的自由。
除了安装摄像头,张明还在小屋里买了一台电脑,每天晚上都要查看监控录像。有时候半夜三更还能看到他小屋里的灯光,不知道在忙什么。
村民们觉得张明变得越来越古怪,开始对他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这个外地人有问题。”李婶子跟邻居们窃窃私语,“正常人哪有这么神经兮兮的?”
“可能是在外面遇到过什么事情吧。”有人为张明辩护。
“管他遇到什么事,在我们村就要守我们村的规矩。”张大爷摇着头,“整天疑神疑鬼的,搞得大家都不安。”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第三个月的一个夜晚。
那天晚上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张明像往常一样在小屋里休息,但睡得并不踏实。外面的雨声很大,偶尔还有雷声传来,让人心情烦躁。
凌晨三点左右,张明被一阵异样的声音惊醒。
声音很轻,但在雨声中显得格外突兀。像是有人在水中游泳,动作很轻,但很有节奏。张明立刻警觉起来,他拿起床头的手电筒,悄悄推开门走了出去。
雨还在下,但没有刚才那么大了。张明打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朝鱼塘方向走去。
手电光扫过水面,什么都没有。可是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白色的泡沫,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这些泡沫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闻起来像是某种化学物质。
“不好!”张明心中一惊。
他立刻意识到出了大问题。这种白色泡沫绝对不正常,很可能是有人在鱼塘里投了毒。
张明赶紧跑回小屋,打开水泵,想要换水。但是鱼塘太大,水泵的功率有限,想要全部换掉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现在已经是凌晨,有毒物质在水中扩散了这么久,恐怕已经太晚了。
张明心急如焚,但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他开着水泵,在鱼塘边来回踱步,心中祈祷着鱼儿能够平安无事。
第二天一早,张明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鱼塘里浮起了密密麻麻的死鱼。有大的,有小的,有草鱼,有鲤鱼,还有鲫鱼。整个塘面白花花一片,场面触目惊心。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
张明看着满塘的死鱼,眼睛都红了。这些鱼不仅仅是他的经济来源,更是他的心血和希望。现在全完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赶到鱼塘边,看到这个场面都很震惊。
“这是怎么回事?好好的鱼怎么全死了?”
“昨晚下雨,可能是水质出了问题。”
“不对,这明显是中毒了。你们看这些鱼的样子,都是肚皮朝上,鱼鳃发黑。”
张明蹲在塘边,脸色苍白。他捞起一条死鱼,仔细检查着鱼鳃和腹部。多年的养鱼经验让他很快就判断出了死因。
“这是农药中毒的症状。”他对围观的村民说,声音有些颤抖,“有人在我的鱼塘里下毒。”
村民们面面相觑,都觉得不可思议。
“谁会干这种缺德事?”李婶子愤愤不平,“这得多大的仇恨啊?”
“肯定是你得罪了什么人。”张大爷摇着头,“我们村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
“会不会是你老家的仇人跟过来了?”有人猜测道。
张明摇头:“我在老家没有仇人,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跟到这里来。”
王村长听到消息后也赶紧赶到现场。看着满塘的死鱼,他的脸色也很难看。这件事发生在他们村,对村里的名声影响很不好。
“张明,你确定是有人下毒?不会是水质或者天气的问题?”
“百分之百确定!我昨晚闻到了农药味。”
“那你为什么不报警?”王村长问。
张明沉默了一会儿:“报警也没用,我的监控也被砸了。而且就算查出来了,我也没钱再弄了。”
村长觉得张明的话有道理。农村地方,邻里纠纷很常见,但很少有人会做得这么绝。而且即使报警,没有直接证据的话,很难抓到凶手。
“那你怎么办?”王村长问。
“走人呗。”张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既然有人不欢迎我,我何必自讨没趣。”
“押金的事...”王村长有些愧疚。
“不要了。”张明苦笑,“就当买个教训。”
03
张明走后的第三天,怪事开始发生。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李婶子。她家离鱼塘最近,晚上经常听到水声。
“明明没有人,怎么还有水声?”李婶子跟老公抱怨。
“可能是野猫野狗去喝水。”李叔叔不以为然。
“不对,那声音很规律,像是有人在游泳。”
李叔叔被老婆说得心里发毛,第二天晚上特意跑到鱼塘边查看。
鱼塘里的死鱼已经被清理干净,水也换了,但水质依然有些浑浊。月光下,塘面波光粼粼,看不出什么异常。
“神经病,哪有什么游泳声。”李叔叔嘀咕着往回走。
走到一半,身后传来“噗通”一声。
李叔叔猛地回头,只见塘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好像真的有什么东西跳进了水里。
“谁在那里?”李叔叔大声喊道。
没有回应。
他战战兢兢地走回塘边,用手电筒照着水面。除了缓缓扩散的水波,什么都没有。
李叔叔再也不敢多待,匆匆跑回了家。
“老婆,你说得对,那鱼塘真的有问题。”
“我就说嘛,明明没有鱼了,怎么还有水声?”李婶子得意地说,“肯定是那个张明留下了什么邪门的东西。”
第二天,李叔叔把这事告诉了几个邻居。没想到,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前天晚上也听到了,像是有人在打水。”
“还有电筒的光,一闪一闪的。”
“会不会是张明又回来了?”
“不可能,我亲眼看着他把东西都搬走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越说越邪乎。
王村长听说了这些传言,觉得不能任由谣言传播下去。他决定亲自去鱼塘查看。
那天傍晚,王村长带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来到鱼塘。他们在塘边搭了个简易的帐篷,准备守夜。
“村长,要不我们明天再来?”年轻人小马有些胆怯。
“怕什么?我们这么多人,还怕一个鱼塘?”王村长底气十足。
夜幕降临,几个人在帐篷里聊天打牌。到了半夜,困意袭来,除了安排值班的小李,其他人都睡着了。
小李是个二十多岁的后生,胆子比较大。他坐在帐篷门口,时不时地用手电筒照一下鱼塘。
凌晨两点多,小李正昏昏欲睡,突然听到了水声。
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小李立刻清醒过来,仔细倾听。
“哗啦,哗啦...”
确实是有人在水里游泳的声音。
小李紧张得手心出汗,但还是鼓起勇气,拿着手电筒走向鱼塘。
月亮被云层遮住,四周一片漆黑。手电光照在水面上,只能看到微微的波纹。
“谁在那里?出来!”小李壮着胆子喊道。
声音戛然而止。
小李等了一会儿,可什么都没发生。
但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时,鱼塘里却有了动静——
平静的水面涌起了一片浪花。
“啊!”小李吓得后退几步,手电筒也掉在了地上。
浪花很快平息,鱼塘又恢复了平静。
小李颤抖着捡起手电筒,匆忙跑回帐篷。
“村长!村长!有情况!”
王村长被吵醒,迷迷糊糊地问:“怎么了?”
“鱼塘里有东西!”小李语无伦次地说,“有人在游泳,还会隐身!”
“你是不是做梦了?”
“不是!我亲眼看到的!”
王村长将信将疑,但看小李的样子不像是在撒谎。他起身走到塘边,仔细观察着水面。
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任何异样。
“可能是大鱼。”王村长分析道,“鱼塘里还有一些漏网的大鱼,晚上出来活动。”
“可是鱼不会游得那么响亮啊。”小李依然心有余悸。
“野猪也有可能,它们晚上喜欢到水边喝水。”
小李半信半疑,但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
04
接下来的几天,关于鱼塘的怪事越传越神。有人说看到了水怪,有人说是张明的冤魂回来报仇,甚至有人建议请道士来驱邪。
王村长觉得事情有些失控,决定找专业人士来解决。他联系了县里的环保局,请他们来检测水质。
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很快赶到,他们带着专业设备,对鱼塘水质进行了全面检测。
“水质基本正常。”检测人员说,“虽然还有一些农药残留,但浓度已经很低了。”
“那为什么会有怪声?”王村长问。
“可能是地下水流的声音。”检测人员解释,“这个鱼塘建在山脚下,地下可能有暗河。”
这个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但村民们依然半信半疑。
当天晚上,王村长又组织了一次守夜。这次他带了更多的人,还准备了照明设备。
夜里十一点,怪声准时出现。
“哗啦,哗啦...”
声音很有节奏,像是有人在慢慢游泳。
“大家都听到了吧?”王村长问。
几个人都点头。
“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一群人拿着手电筒和探照灯,小心翼翼地接近鱼塘。
当灯光照到水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水中确实有个人影!
人影在水里缓慢游动,动作很轻,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浪花。
“谁在那里?赶紧上来!”王村长大声喊道。
人影停止了游动,慢慢向岸边游来。
随着距离的拉近,大家终于看清了那个人的面貌。
“张明?!”
没错,正是三天前离开的张明!
张明游到岸边,慢慢爬上来。他全身湿透,脸色苍白,眼神有些呆滞。
“张明,你怎么回来了?”王村长震惊地问。
张明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个雕塑。
“你这几天都在鱼塘里?”
张明点了点头。
“为什么?”
张明张开嘴,但没有发出声音。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开口:
“我舍不得。”
“舍不得什么?”
“我的鱼。”张明的声音很轻,“它们都死了,我要陪着它们。”
村民们面面相觑,都觉得张明的精神有些不正常。
“张明,鱼死了就死了,你这样对身体不好。”王村长劝说道。
“不,它们没有死。”张明摇着头,“每天晚上,它们都会游到我身边。”
“那只是你的幻觉。”
“不是幻觉!”张明突然激动起来,“它们会跟我说话,告诉我是谁害死了它们!”
村民们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张明的话让所有人都想起了一个可怕的可能——如果那些鱼真的能说话,那它们会揭露出什么样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或许就隐藏在村里某个人的心中...
张明的话让现场陷入了诡异的沉默。没有人敢接话,也没有人敢直视他的眼睛。
王村长强作镇定:“张明,你先回去休息,我们明天再谈。”
“不,今天必须说清楚。”张明的声音很坚决,“我已经知道是谁下的毒。”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你知道?”王村长的声音有些颤抖。
“对,我知道。”张明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下毒的人就在我们中间。”
现场更加安静了,只能听到大家急促的呼吸声。
张明走到人群前,停在了一个人面前。
“是你,对不对?”
被指认的人是村里的养殖户老陈。老陈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开始颤抖。
“你...你胡说什么?”老陈结结巴巴地说。
“我胡说?”张明冷笑,“那天晚上,你以为下雨能掩盖一切,但你忘了我安装的摄像头。”
老陈的脸更白了:“什么摄像头?你的摄像头不是被雷击坏了吗?”
“坏了?”张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存储卡,“这里面录下了一切。”
老陈彻底慌了,他看了看周围的村民,又看了看王村长,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张明。
“张明,我们私下解决好不好?这件事...”
“没什么好商量的。”张明打断了他,“我只想知道,你为什么要害我?”
老陈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
“因为嫉妒。”
“嫉妒?”
“对,我养鱼养了二十年,技术一直不如你。”老陈的声音很苦涩,“你一个外地人,凭什么一来就把鱼养得比我好?”
张明摇了摇头:“就因为这个,你就要毁掉我的心血?”
“我只是想给你一个教训,没想到会下那么重的药。”老陈低着头,“我真的没想杀死所有的鱼。”
王村长愤怒地说:“老陈,你太过分了!张明是我们请来的,你这样做让我们村怎么做人?”
“村长,我错了,我愿意赔偿。”老陈跪了下来,“张明,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
张明看着跪在地上的老陈,心中五味杂陈。
“钱能买回我的鱼吗?能买回我三个月的心血吗?”
“我...”老陈无言以对。
“算了。”张明疲惫地摆了摆手,“事情已经这样了,说什么都没用。”
05
经过这一夜的真相大白,村里的怪事终于有了解释。所谓的水怪,不过是张明舍不得离开,每晚都要到鱼塘里游泳,缅怀他死去的鱼儿。
老陈在全村人面前承认了错误,并且主动提出要赔偿张明的所有损失。
“张明,我给你十万块钱,你看够不够?”老陈红着眼睛说。
“我不要你的钱。”张明摇头,“我只要你承诺,以后不能再做这种事。”
“我保证,绝对不会了。”
王村长也感到很愧疚:“张明,是我们对不起你。你愿意继续在我们村养鱼吗?”
张明沉思了一会儿:“鱼塘可以重新开始,但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我要和老陈合作。”
所有人都很惊讶,包括老陈自己。
“你...你愿意和我合作?”老陈不敢相信。
“对。”张明认真地说,“你养鱼二十年,经验很丰富,只是方法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老陈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张明,你真的愿意原谅我?”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张明伸出手,“我们重新开始。”
老陈紧紧握住张明的手,哽咽着说:“谢谢你,谢谢你给我机会。”
王村长也很感动:“张明,你这样做太仗义了。我们村需要你这样的人。”
一个月后,鱼塘重新投放了鱼苗。这次,张明和老陈成了合作伙伴。
张明负责技术指导,老陈负责日常管理。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鱼儿长得比以前更好了。
“老陈,你看这些鱼苗多活泼。”张明指着塘里游来游去的小鱼说。
“是啊,比我以前养的鱼精神多了。”老陈笑着说,“张明,还是你的方法好。”
“不是我的方法好,是我们合作得好。”张明拍了拍老陈的肩膀,“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两个人一起干,效果更好。”
村民们也对这个结果很满意。特别是李婶子,每次路过鱼塘都要夸奖几句:
“你们俩这组合真不错,鱼养得这么好。”
“婶子,您过奖了。”张明谦虚地说。
“没有过奖,我们全村人都看在眼里。”李婶子认真地说,“张明,你是个好人,老陈能遇到你是他的福气。”
老陈在旁边点头:“是啊,我确实是运气好。”
傍晚时分,张明和老陈坐在塘边聊天。夕阳西下,把整个鱼塘染成了金黄色。
“张明,你后悔吗?”老陈突然问。
“后悔什么?”
“后悔原谅我,后悔和我合作。”
张明笑了:“我为什么要后悔?”
“毕竟我害死了你的鱼。”
“那些鱼已经死了,我们再怎么后悔也救不活它们。”张明看着水面上游动的鱼苗,“但是这些新的鱼苗,它们有机会长大,有机会生活。这不是更有意义吗?”
老陈点头:“你说得对。向前看比向后看更重要。”
“就是这个道理。”张明站起身,“走吧,该回家了。明天还要早起投食呢。”
“好的,明天见。”
两个人各自回家,身后的鱼塘在月光下波光粼粼,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安宁。
半年后,张明和老陈的鱼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点。很多外村的养殖户都来学习他们的经验。
“请问,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个外村的养殖户问。
张明和老陈对视一眼,都笑了。
“秘诀就是诚信合作。”张明说。
“还有互相包容。”老陈补充道。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过去的错误毁掉未来的希望。”张明总结道。
参观的人若有所思地点头。
村长王大海也很骄傲:“我们青石村的鱼塘现在是全县最好的。这都要感谢张明和老陈的努力。”
当天晚上,张明独自来到鱼塘边散步。月亮很圆,水面倒映着银色的月光。
他想起了刚来时的那些鱼,虽然它们已经不在了,但它们的死并没有白费。正是因为那次事件,让村里人真正团结起来,也让他和老陈成为了朋友。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张明自言自语道。
水面轻轻荡漾,像是在回应他的话。
不远处,老陈的房子里透出温暖的灯光。张明知道,明天一早,老陈又会准时出现在鱼塘边,和他一起投食,一起巡塘,一起守护这片水域。
这就够了。
一个外地人,一个本地人,因为一场误会相识,因为一次宽恕相知,最终成为了最好的合作伙伴。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鱼塘里的鱼儿在慢慢长大,张明和老陈的友谊也在日益加深。
青石村的夜晚重新归于平静,再也没有什么怪事发生。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鱼塘边多了两个每天早晚都会出现的身影,他们在用自己的勤劳和诚意,书写着新的故事。
来源:热血青年伊莱莎6w8X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