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健康隐患。数据显示,每年9-11月换季期间,急性心梗、脑卒中的急诊量比夏季增加30%以上。
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健康隐患。数据显示,每年9-11月换季期间,急性心梗、脑卒中的急诊量比夏季增加30%以上。
清晨出门,一阵秋风拂面,不经意间打了个寒颤。这样的场景在秋季司空见惯,但却隐藏着健康风险。随着秋季到来,昼夜温差加大,我们的心血管系统正面临严峻考验。
为什么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
秋季气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脂质易在血管壁堆积,形成脂质斑块,进而可能堵塞血管。
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血管突然收缩可能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秋季干燥的气候也会导致人体水分不知不觉地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识别预警信号,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心梗并非毫无征兆,最常见的警示信号包括:
胸骨后的压迫感或撑胀感,像被一只“沉重的手”按住,常在快走、爬楼、情绪波动后加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突然冒出冷汗、呼吸发紧、恶心想吐;
不典型疼痛:可能表现为牙疼、胃痛、后背痛、喉咙紧缩感,尤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常见。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15分钟不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自行驾车去医院。
秋季护心“三要三不要”
要 “慢”:早晨起床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来后躺半分钟,坐起来等半分钟,双腿下垂在床沿再坐半分钟。
要 “暖”:早晚出门及时添加衣物,特别保护好颈部、后背和脚部等关键部位。
要 “水”:主动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晨起一杯温开水,稀释经过一夜变得黏稠的血液。
不要 “盲目贴秋膘”:避免摄入过多高油、高盐、高脂肪食物,应以营养均衡为主。
不要 “情绪激动”:“悲秋”情绪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不要 “擅自停药”:夏秋时节血压可能略有波动,但绝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
保护心血管的饮食原则
餐桌上不妨记住“三色交通灯”原则:红色警戒区(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黄色警示区(谨慎选择精制碳水化合物)、绿色畅行区(可放心食用深色蔬菜等)。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鱼类和豆制品,控制盐、肥肉、内脏、油炸食物和加工肉的摄入。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通过科学的饮食、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能够平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让心血管在金秋时节保持活力与健康!
预约挂号 方便快捷
倡导绿色出行
来源:北京佑安医院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