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常规赛桥本帆乃香再爆发,3-1逆转国乒小将晋级,对国乒15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23:37 1

摘要:20岁徐奕被3-1逆转的这一刻,镜头切到教练席,那张写满懊恼的脸几乎贴在挡板上——中国球迷最怕的画面又来了:桥本帆乃香,排名只有12,却是国乒年轻选手的噩梦制造机。

20岁徐奕被3-1逆转的这一刻,镜头切到教练席,那张写满懊恼的脸几乎贴在挡板上——中国球迷最怕的画面又来了:桥本帆乃香,排名只有12,却是国乒年轻选手的噩梦制造机。

这场阿拉木图1/4决赛的剧本和之前没两样。

徐奕第一局11-9拿得很脆,第二局5-1领先被拖到9-11,后面两局就像刹车失灵的列车,越挣扎越打滑,7-11、7-11直接撞到结局。

看直播的弹幕齐刷刷刷“又是削球”,语气里透着熟悉的无力。

确实,桥本过去一年刷了国乒15场败仗,名单翻出来挺扎心:蒯曼、陈熠、钱天一、何卓佳……主力里只剩孙颖莎、王曼昱没被攻破。

削球打法原本被认为快退出一线了,结果她靠“节奏小偷”三个字,把年轻选手的节奏偷得明明白白。

削球到底难在哪?

直观画面是球像被遥控器摁了慢放键,一会儿飘、一会儿沉,落台后还往侧边拐。

徐奕拉过去的弧圈,被桥本轻轻一削就往回滚,发力越猛,下网越快。

第二局连丢4分就是这样——想一板打死,结果球拍边缘磕出界。

说白了,不是技术不够用,是脑子和肌肉都没适应这种“变速”。

更难受的是心态。

观众觉得5-1够稳,可比分越接近,削球手越开心。

桥本赢球后有个小动作:球拍往怀里一抱,嘴角带笑,像在说“你急了”。

这种表情是年轻选手最怕的,一急,手上就全是废动作。

有人翻数据,桥本的国际赛胜率其实不算夸张,只有58%,但对国乒新生代是78%,典型“对人专用”。

原因也不神秘:孙颖莎那种连续拉冲她能扛,可小将们拉三板就慌。

削球像一面照妖镜,把基础厚度全照出来。

教练组赛后采访没回避:“回去补课,专攻节奏。”听着轻巧,做起来麻烦。

国内陪练里削球手本就少,水平还够不上桥本。

想模拟她那种“长胶+反胶”切换,得把训练对手硬凑成三人组轮番上阵,时间成本直线飙升。

另一个被忽视的点是体能。

削球手看着被动,其实每球都在“调台”,跑的是折返跑。

年轻选手前三局还能猛冲,第四局腿一沉,弧圈质量掉档,桥本就在这儿收割比赛。

阿拉木图这场,徐奕第四局追到7-7,最后四个球全是拉半出台下网,腿已经挪不动了。

国乒上一次集体研究削球还是金宋依时代,近台快攻崛起后,大家默认“多拍拉死”。

可如今球变大、旋转变弱,削球反而更黏了。

桥本只是把老技术升级了点:发球偷长、反手磕切加转、正手突然拱一板,组合拳不复杂,就是卡节奏。

年轻队员平时练的“前三板解决战斗”在她这儿完全失效。

赛事打到四强,桥本还没碰到国乒主力,上半区只剩她一个非中国面孔。

球迷最怕的剧本是——她一路削穿,决赛再撞国乒,直接把“克星”名号焊死。

教练组已经连夜调了削球陪练直飞下一站,但时间只剩一周,临时抱佛脚效果谁也不敢打包票。

对徐奕个人而言,这场输球未必是坏事。

同期另一位20岁选手吴洋晨去年也输过桥本,之后闭关磨节奏,今年再碰面就打满五局险胜。

失败像提前交学费,早晚得交,早交还能找得回场子。

怕就怕输了之后躲削球,那学费白交。

电视转播最后给了徐奕一个特写,她在挡板边蹲了半天,拿毛巾盖住头。

观众看不到表情,但能看见她右手在抖——不是沮丧,是还在回味刚才那几板球到底该怎么拉。

这种不甘心,是年轻选手最值钱的东西。

桥本帆乃香还在签表里,国乒的年轻人们也还在排队。

下一轮会不会再撞见?

没人知道。

但下次如果再领先两局,希望有人能记得:别急着轰死比赛,削球手最擅长把“急”变成“送”。

来源:阿漫聊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