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钩织时要注意线圈松紧,这样织出的岩羊挂件才更灵动……”在宁华路街道农垦建社区“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里,技术指导员朱老师正耐心地为几位学员纠正手法。彩色的毛线在指尖轻盈跳跃,不一会儿,一只只憨态可掬的文创产品渐渐成形。这里的一针一线,不仅织出一个个精美手工艺
“钩织时要注意线圈松紧,这样织出的岩羊挂件才更灵动……”在宁华路街道农垦建社区“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里,技术指导员朱老师正耐心地为几位学员纠正手法。彩色的毛线在指尖轻盈跳跃,不一会儿,一只只憨态可掬的文创产品渐渐成形。这里的一针一线,不仅织出一个个精美手工艺品,更串起了社区妇女就业增收的希望。
“我们走访时发现,辖区内流动人员多、灵活就业人员多、全职宝妈多,而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妇女就业难题亟待破解。”农垦建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次专题商议,社区党委决定以手工技能培训为抓手,在“垦为先锋”党建品牌引领和“六心为民”服务体系的支撑下,推动“暖心”就业服务落地。
很快,“社企合作”模式的“惠新”妇女手工钩织车间应运而生,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原材料供应与成品回收销售,社区以“垦为先锋”党员队伍为骨干,牵头建车间、招学员、组培训,“织女”按件计酬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精准回应“六心为民”就业诉求。
为帮助更多姐妹掌握一技之长,社区党委依托“垦为先锋”党建资源,积极争取自治区妇联@她创业计划——宁夏“马兰花”培训资金3.71万元,开展3期钩织班并在兴泾镇设分点。技术老师与党员志愿者拆解步骤、手把手教学,缓解零基础学员的焦虑。“别急,就像咱们揉面做馍馍,多练几遍就熟练了!”老师一边示范一边鼓励。
曾经是“新手宝妈”的李女士,如今已能独立设计钩织作品;“流动人员”赵大姐通过钩织月增收超1800元。“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手艺,还能照顾家庭,真的特别暖心。”赵大姐笑着说。
同时,社区还带“织女”创新产品。融入宁夏“塞上江南”文化元素的钩织岩羊挂件、潮流串珠等手工产品逐渐打开市场。社区通过党建纽带对接企业,拓展销售渠道,甚至将培训模式推广至内蒙古设立分点。截至目前,“惠新”车间已培训织女52人,带动西夏区百余名妇女参训,其中50人成专业“织女”,累计增收超15万元;30多人参与义乌串珠项目,完成25万余元订单。
今年年初,在宁华路街道统筹下,农垦建社区联合辖区6个社区,以“垦为先锋”党建联盟为核心,成立银川市西夏区睦邻惠民商贸有限公司,推动“小车间”变“大平台”,让“指尖技艺”成“指尖经济”。
“一根根毛线、一颗颗珠子,织出了好日子,也织出了社区治理的新活力。”农垦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垦为先锋’党建为引领,深化‘六心为民’服务,把这条增收致富之路走得更稳、更宽,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致富梦!”
监制:李慧聪
审核:冯芳
编辑:孙蕊
制作:李红
你可能还关注
本文来自【西夏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