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开展全区守法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着力厚植法治文化底蕴,全面推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
“八五”普法以来,静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开展全区守法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着力厚植法治文化底蕴,全面推动落实“八五”普法规划。
五年以来,全区普法效果显著,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一
把握关键任务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
01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
实现全区学习宣传全覆盖
静安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年学习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实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覆盖。通过区委中心组专题学法、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成立本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实践宣讲团、设置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等学法用法方式,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带学促学作用。
全区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社区”活动,2024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参与便捷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活动500余场,覆盖静安100%社区,长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传播,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
02
突出宪法关键核心
深化重点法律法规宣贯
区委宣传部、区人大监察司法委员会、区司法局联合发文,对国家宪法日暨静安区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专题部署,深入开展“宪法法律七进”活动,大力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5年以来,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紧紧抓住春节、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积极组织法治集市、观摩庭审、专题讲座等各类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千余次,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热烈,普法成效显著,法治氛围浓厚。
03
聚焦重点人群关键需求
法治宣传分类施策入脑入心
持续打响“普法静行时 共筑好未来”静安区青少年普法品牌,深入开展静安区校园法治文化集市活动,携手十大法治职能部门和法治高校共同打造以法治教育和法治职业体验为核心的青少年法治实践生态圈。精心制作水墨漫画《护蕾行动》,全网阅读量超2389万次,面向青少年持续推出《法治副校长来了》《静听之声》《静听少年说》等多元系列普法节目,用“青春语态”讲好未成年人法治故事。
深化“筑梦静安 法治同行”春运法宣品牌活动建设,依托上海火车站点位,牵头联合二十余家单位共同举办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大型现场春运法治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为来沪务工人员提供专业温暖的法律咨询与服务。聚焦老年人法治需求,推出“法暖夕阳”“静心护老”“银发盾牌”等法治品牌活动,通过适老化法庭启用、典型案例发布、央视媒体访谈、报刊专栏普法等形式,多措并举大力宣传普及涉老法律法规。全市率先建成“静安有爱、法治无碍”静安区残疾人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为残障人士提供长效法治宣传与法律援助,入选年度上海市重点普法项目。
二
围绕重点主题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01
提档升级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凸显新效能
静安区锚定“国际静安 卓越城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参与拍摄上海涉外司法专题片《老外讲故事·法治化营商环境》,对外生动展示中国司法守护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在跨国企业集聚地“百年张园”设立法治副园长,着力打造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样板。升级打造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上海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绎法站点”,集中展现、有力宣传全区政法机关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最新成果。
02
数智赋能
普法+科技实现新突破
静安区锚定数字化转型航向,立足静安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数通链谷”与市北高新科技技术园区等区域优势,积极携手科技企业,以区块链、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为驱动,深度探索“法律+科技”融合应用,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普法生产力,多维度开展数字化普法领域新场景应用与新模式迭代,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全区新时代守法普法工作成效。
移动普法平台FAPUPU着力发挥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三大特点助力精准普法,形成普法数据上链、普法需求匹配、普法成效量化的闭环工作机制,首创“法治IP+数字藏品”双驱动激励模型,引入普法AI猜罪游戏、普法互动答题抽奖等新玩法,推出全国首个区块链主题咖啡厅“链咖啡”,线上线下多元互动让自主学法可行可及、学法成果可感可触,法治学习趣味升级与普法品牌活力迸发双向奔赴。
03
普治并举
基层依法治理激活新动能
静安区充分发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引领效应,全面推进区法治服务中心、街镇法治服务中心、居村法治服务工作站三级阵地一体建设,不断发挥基层法治服务枢纽平台作用,普治并举推动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静安的生动实践。
区法宣办率先发布成立静安区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吸纳200位法律从业者加入,为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提供专业支撑与公益力量。持续深化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工程,基本实现每个居民区8个“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评选首届静安区十佳“法治带头人”,发挥榜样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尊法、懂法、用法。
各街镇积极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更新街头法治“微景观”,让社区居民可以出门见法、漫步学法,“法”“景”交融,润泽人心。芷江西路街道城上城居民区城上城着力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的法治文化载体,实现居民“有地方可去、有东西可看、有活动可参加”,彭浦新村街道第五居民区设计并打造了法治楼道、法治花园、法治文化墙、法治学苑、法治步道“五位一体”的社区法治文化微景观,成功获评第八批、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
厚植法治底蕴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
01
深挖底蕴
静安红色法治文化历久弥新
静安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红色法治文化底蕴深厚。静安坚持立足区域优势,以红色为底色、以法治为笔锋,深耕细作红色法治文化建设,在赓续红色基因中挖掘法治精髓,在法治建设创新中焕发红色活力,探索“红色+法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书写红色法治文化建设的“静安答卷”。
2024年,上海市推出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12处),静安区包括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机关遗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遗址等共7处红色点位成功入选,深度挖掘首部党章、军队建设、档案管理、劳动立法、组织制度等静安红色法治元素,生动勾勒静安红色法治历史脉络。
推出非虚构红色戏剧《辅德里》全国巡演。作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首部原创作品,《辅德里》围绕首部党章诞生脉络,艺术化再现二大乃至建党初期的故事,在艺术演绎中红色法治精神直达人心。
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用好红色场馆线上线下平台,开展红色路线寻访活动、法治主题参观学习活动、主题党课讲座及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等,强化“法治+红色文化”宣传效能,映照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荣耀。
02
亮点突出
上海法治文化节静安专场活动精彩纷呈
静安区坚持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浸润人心,以上海法治文化节为契机,以打造法治文化精品为核心,奋力呈现全民广泛参与、法治深入人心的文化盛会。
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静安专场活动围绕“赓续红色法治文化基因”主题,举办“百年辅德里,循法而行再出发”党内法规主题宣传活动暨首届上海法治文化节静安专场启动仪式,征集、实施法治文化项目39个,法治天地频道、文汇APP、东方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澎湃新闻等媒体和法治上海、上海静安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线上影响面超500万人次。
在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期间,静安区结合民法典宣传月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嘉年华、法治读书会、法治路线行走务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惠民活动40余项;承办上海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展播活动,百余件脱颖而出的法治文化精品在上海浦东美术馆推出亮相,充分展示上海在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方面的勃勃生机。
03
多点开花
静安法治文化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八五”普法以来,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聚集主责主业,将法治文化、法治阵地、法治体验有机融合,涌现出一大批法治要素突出、本土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生活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充分发挥以法润心、以文化人的法治文化品牌效应。区检察院《护老行动系列水墨动漫》与区纪委监委《步步警醒廉政系列动画》分获第十八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二等奖、优秀奖。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区融媒体中心发布《静监心语》普法系列短视频9期,收看量破百万人次,让普法宣传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