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古老而独特的土著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巴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其广袤的土地上拥有超过270种土著语言,而其中近200种正濒临消失。语言不仅仅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更是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与
清华支队以数字技术助力 200 余种濒危土著语言 “活” 下来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古老而独特的土著语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巴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其广袤的土地上拥有超过270种土著语言,而其中近200种正濒临消失。语言不仅仅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更是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与身份认同。一旦这些语言真正消失,人类将失去宝贵的文明财富。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巴西,我国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与数字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和活化这些濒危语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基于对国内国际语言保护现状与未来的关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赴巴西海外实践支队在8月7日至17日深入圣保罗、巴西利亚等多地,围绕“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与交流活动。
一、与专业机构交流,探索保护策略
实践支队首先与专业机构展开交流,以了解土著语言保护的现状与策略。8月8日,支队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巴西办事处。UNESCO作为国际权威机构,通过建立开放网站、推动多语言政策,致力于帮助土著社区保留语言传承。与会专家指出,为每种语言定制的输入法键盘,是实现在线交流的第一步。支队成员与专家深入交流,对土著语言保护的高层建构有了基本了解。
随后,8月13日,支队访问了圣保罗大学人工智能中心(C4AI),听取其与IBM公司合作开展的AI赋能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项目的讲解。该项目开发了现代化的语言学习软件,借鉴了知名外语学习软件Duolingo的模式,支持离线使用且能够结合语音识别与自适应算法生成定制化课程。IBM负责人还介绍了Yegatu数字项目,强调了当地社区参与、文化传承与数据伦理的重要性。支队与专家就技术可行性、文化融合与社区信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深入社区调研,了解现实挑战
在与专业机构交流的同时,支队深入社区,了解土著语言保护的现实挑战。8月9日,支队在巴西利亚参访了多个土著文化博物馆,并与当地居民、律师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街头访谈。受访者普遍反映,尽管巴西政府制定了相关保护政策,但在偏远地区,这些政策的落实仍显不足。巴西官方语言葡萄牙语在教育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年轻一代的母语能力逐渐衰退。尽管有USP等高校项目及YouTube等新媒体的传播尝试,但系统性的支持仍然薄弱。许多土著教师坚持双语教学,呼吁更多数字化工具与文化尊重,而非简单的隔离式保护。通过这些实地交流,支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语言保护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公平与文化认同的体现。
从圣保罗到巴西利亚:清华支队深入调研,为巴西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献智
8月14日至17日,支队在圣保罗继续深入调研。他们访问了多个土著文化博物馆,并在保利斯塔大街与当地居民、路演参演的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尽管文化博物馆通过各种形式试图帮助人们体验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支队成员意识到,这些展示与体验只是保护工作的第一步。真正的语言文化保护需要通过技术赋能与社区参与,让语言与传统真正“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三、与项目团队合作,推动技术落地
在了解了土著语言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后,支队与相关项目团队展开合作,推动技术落地。8月11日,支队通过视频会议与Linklado项目发起人Juliano Portela进行了深入交流。Linklado是首个为亚马孙地区土著语言设计的跨系统输入法,解决了特殊字符无法输入、土著语言逐渐被葡萄牙语替代的问题。Portela分享了项目的灵感、初衷与使命,并从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的前景与意义。目前,Linklado输入法已支持多种常用操作系统,并正探索结合AI进行自动翻译与语法支持。支队与项目团队就技术实现、社区推广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经验进行了深入讨论。
8月12日,支队在坎皮纳斯大学(UNICAMP)语言学系听取了两位教授关于土著语言数字化文档系统的介绍,包括正在开发的Tycho Brahe文档平台与瓜拉尼语语法数字化项目。UNICAMP作为巴西顶尖高校之一,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并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授们指出,巴西约有150种土著语言面临严重传承危机,多种语言仅有老年人能够熟练运用。正在开发的数字化文档平台通过词汇库、语法树与双语例句支持语言学习,但面临资金缺乏、技术支援不足与研究者稀缺等挑战。支队与教授们就语言标准化、教育推广与中巴语言保护差异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家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支队成员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了巴西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挑战。从与专业机构的交流中,大家学习到了国际先进的保护策略与技术应用;通过深入社区的调研,同学们体会到了语言保护在社会公平与文化认同中的重要性;与项目团队的合作,则让高校学生看到了技术真正落地的潜力与困难。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为电子系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专业认知视野,也为全球土著语言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未来,支队成员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探索更多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可能,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文字作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锴霖
图片作者:“无道沧桑”电子工程系赴巴西调研土著语言数字化保护实践支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