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充电桩为核心突破口,观湖街道联合科技公司建立“充电设施一网统管”机制。通过将辖区内充电设施联网统一管理、人车数据登记建档、充电场所的消防装置联网、充电时的违章信息提醒等方式,实现社区内的“执法闭环”。
电动车问题
始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痛点
乱停放、超速、不戴头盔......
种种违法违规行为
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今年以来
龙华区各街道、各部门、各社区
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特有的
治理电动车的思路和经验
有效地改善了辖区内电动车的交通秩序
观湖街道:
多元共治解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
志愿者在地铁4号线松元厦站附近将电动自行车摆放整齐
以充电桩为核心突破口,观湖街道联合科技公司建立“充电设施一网统管”机制。通过将辖区内充电设施联网统一管理、人车数据登记建档、充电场所的消防装置联网、充电时的违章信息提醒等方式,实现社区内的“执法闭环”。
同时,观湖街道还在小区出入口通过智能摄像头抓拍未戴头盔行为,将劝导责任压实到物业、门岗,执法场景由“马路”转入“社区”,实现源头管控。
观湖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治理必须打破“政府单打独斗”模式,要通过政府主导建机制、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群众自治激活基层力量的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各负其责”的共治生态。
群众自治方面,街道通过“线上意见征集+线下议事会”收集群众建议,将100余条有效反馈纳入治理方案;发动党员、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戴头盔、守交规”宣传,并通过教育学生来引导家长安全骑行。
如今,观湖街道电动自行车上牌率提升,骑车不戴头盔等违规行为明显下降,社区内充电桩火灾事故实现零发生,电动自行车全链条闭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民治街道:
“一站一策”优化地铁站周边交通秩序
志愿者在白石龙地铁站周边路段整理非机动车
作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周边非机动车流量大、停放需求集中。街道从“疏堵结合”思路出发,在玉龙路桥底、留仙大道桥底对部分绿化进行硬底化处理,划定专属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共提供3000余个停车位,极大缓解了停车压力;同时设置隔离式护栏打造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实现行人和车辆物理分离,从源头减少擦碰事故,还在周边布设多处提示引导牌,并安排专人全天候巡查,及时劝导乱停放行为、有序搬移违规车辆。
民乐地铁站C出口天桥一方面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对天桥上下梯道进行改造,根据人流量科学规划通道宽度与位置;另一方面在地铁站下方区域集中规划5处停放点,提供1000余个车位,从硬件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上芬地铁站A出口因空间资源紧张,非机动车停放难题较为突出。街道不仅对出口外绿地进行硬化处理,新增一片专属停放区,还针对旁侧布龙路辅路机动车流量小的特点,协调一条机动车道,将其改造为非机动车道及停放区。
白石龙地铁站在桥下空间开辟出700余个非机动车停放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压力。
红山地铁站周边通过科学规划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同时在红木街机动车道增设临时护栏,有效遏制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民治地铁站周边的民治小学天桥段等地,也设置了硬隔离设施,引导非机动车有序通行,保障道路畅通。
龙华街道:
“刚柔并济”破解非机动车停放难题
龙华街道某地铁站附近,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
针对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现象,龙华街道坚持“共治”理念,采用“不定时集中整治+常态化值守劝导”模式,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街道组建由“执法+交安+社区”构成的联合整治队,在龙华地铁站、清湖地铁站等关键区域实行联勤联动、滚动轮值,在早高峰前后重点部署工作力量开展清理挪移整治,将严重影响通行的乱停车辆统一移至周边临时停放点。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街道更注重源头引导。一方面,积极发动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畅行地铁口”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每天走上街头,整理乱停车辆、劝导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与共享单车企业建立密切联动机制,组织企业运营人员在高峰时段驻点监测,常态化参与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
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已在重点区域周边挖潜设置停放区60余处,提供车位近5000个,在22个工业园区、12个商超写字楼、3个农贸市场内部设置停放区,可提供2万余个停车位。
大浪街道:
多措并举引导市民自觉有序停放
大浪辖区内电动自行车停放有序
据了解,大浪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18万辆。在有限的停放空间里,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堵住了通道,就连行人走路都得“见缝插针”。而在日常治理中,仅靠工作人员搬、抬,不仅效率低,也会造成“反正有人管、我可以随便扔”的错误引导。
对此,大浪街道党工委提出以“引导居民自觉摆放”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策略,同时辅以“联合执法”和“智能平台建设”等手段的综合方案。
福城街道:
微改造加多方协调增加停放空间
福城街道多部门联动让电动车有序“归位”
在长湖地铁站,福城街道以“微改造”为抓手破解交通节点停车难题。一方面,重新规划停车与禁停区域,清晰施划标识标线,明确车辆停放边界;另一方面,盘活地铁口周边绿地、树池等闲置空间,将零散区域整合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区,挖掘停车资源潜力,新增了约1300个车位。同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值守,对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规范引导与挪移,并通过设置“文明停车”提示牌、播放广播提醒等方式,强化市民文明停放意识。通过一系列举措,近期累计规范乱停放电动自行车1.6万辆,挪移占道电动自行车400余辆。
兴富社区则以“多方协同、入园入企”模式,破解工业园区停车矛盾。如今,兴富社区电动车治理成果显著,已成功协调9个工业园区提供2980个电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道通行效率提升80%,超90%的车辆迁入合规停放区。
桔塘社区采取“三管齐下”策略,实现辖区停车秩序全域治理。首先,建立联合治理小组,对城中村小区、主次干道、消防通道等重点区域,采取“劝导+规整”模式,引导车辆归位停放;其次,对辖区高频使用区域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清理未按规定停放的车辆;最后,梳理辖区企业、工业园区闲置空间,推动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同时依托“网格员+楼栋长”联动机制,开展文明停车宣传,提升居民自觉意识。
观澜街道:
AI智能摄像头助力精准监管
观澜街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
据介绍,为推动辖区电动自行车治理走向深入,切实改善交通秩序和城市环境,观澜街道注重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首先,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环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销售门店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销售门店合规经营,严格查处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同步强化路面秩序管理,发动志愿者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活动,劝导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佩戴头盔,规整乱停放非机动车,清理禁止投放区域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同时,观澜街道依法查扣非法营运及违法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同时查处多宗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值得一提的是,观澜街道还引入AI智能摄像头用于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赋能精准监管。在重点路口、路段,AI智能摄像头可以自动抓拍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未佩戴头盔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实时推送至执法平台进行查处,实现了电动自行车监管从“人海战术”向“科技巡查”转变,大幅提升了该街道电动自行车查处效率与管控覆盖面。
观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街道电动自行车治理举措已形成有效震慑,辖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接下来,观澜街道将继续深化AI技术应用,加快构建智能、精准、高效的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龙华融媒
LHRM
采写| 宋彪 王雪敏 陈欣 袁春燕 黄晓华 吴春华/文
蔡维泽 陈建华/图
编辑| 曾毅伟校对| 吴乐思
审核| 李世钊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
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