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只产自永康的保温杯抵达欧洲港口时,它携带的不仅是产品的品质,还有一份精确到小时级的“碳身份证”。这份详实的碳足迹报告,正在帮助面临国际贸易新规的浙江企业,更平稳地应对挑战。
当一只产自永康的保温杯抵达欧洲港口时,它携带的不仅是产品的品质,还有一份精确到小时级的“碳身份证”。这份详实的碳足迹报告,正在帮助面临国际贸易新规的浙江企业,更平稳地应对挑战。
哈尔斯销售主播在向外国客户直播售卖保温杯丨项与翕 摄
一道外贸企业必须解答的计算题
一项名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欧盟法规,正给中国的外贸企业带来新的压力。从2026年起,该机制将对部分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征收费用。
这对浙江这个外贸依存度高达43.8%的省份来说,影响尤为直接。省内的五金、光伏、锂电池等支柱产业,都将面临这一新规则的检验。当前核算通常采用平均值,即使是那些已在绿色转型中投入巨大的企业,也可能因无法精确证明自身的低碳实践,而承担不必要的额外成本。
问题的核心在于,传统的碳核算方法往往采用区域或行业的“平均值”,无法体现单个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具体成效。这就导致企业的绿色努力被“拉平”,在成本核算上吃了亏。因此,如何科学、清晰地算出一件产品的真实“含碳量”,成了一道必须解开的计算题。
解题的关键:让“电碳因子”回归实时
要精确计算产品碳足迹,首先要算清生产用电的碳足迹。这里的关键指标是“电碳因子”,即消耗一度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电碳因子”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随着电网中电力来源的构成而实时波动。例如,在午间光伏发电充足时,电网中的绿色电力比例高,电碳因子就低;到了夜间,火力发电成为主力,电碳因子则会相应升高。
火电机组实时电碳因子计算模型
过去的核算体系多采用年度平均值,无法反映这种动态变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联合市内多家企业,着手进行分时分区的电碳因子研究。他们采用“碳流追踪法”“广义节点法”等技术,在确保电网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追溯电力的“碳来源”。这种方法好比分析一个区域的物流,只需掌握进出的货物总量和成分,便可评估整体状况,无需追踪内部每一辆车的具体路径,实现了数据安全与计算效率的平衡。
基于此,一个分时、分区、分主体、分阶段的精细化碳足迹管理体系得以建立,最终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确到小时级的碳排放核算。
从“估算”到“精算”,企业降碳有了清晰依据
有了这套精确的核算工具,企业的碳管理便从以往的模糊估算,转变为有据可查的精细化运营。
在金华永康的哈尔斯,公司调整了生产计划,将保温杯杯体抛光这类高耗能工序安排在光伏发电峰值的午间时段。这一举措带来了双重效益:一方面,通过最大化使用自建的屋顶光伏电力,显著降低了从电网购电的成本,全年预计可节省电费超过100万元;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清洁能源,该工序的单件产品碳排放也随之降低了27%。成本节约与碳足迹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统一。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员工为哈尔斯等规上企业安装“碳表”丨项与翕 摄
另一个更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自金华八达仪表。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备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中国电力设备早已远销海外。八达仪表作为“浙江制造”一张名片,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也让其更早、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国际市场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员工在调试生产工序节点计量设备丨项与翕 摄
其效果如何?
一份数据显示,在最优情况下,八达仪表生产中每使用一度电的碳排放仅为28克。
这是一个极低的水平。作为参照,目前我国电网的平均碳排放约为每度电600多克。这意味着,通过精准的能源管理,八达仪表的用电碳排放强度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50%(最低时段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5%),降碳效果显著。
生产工序节点计量设备丨项与翕 摄
这份经得起核查的低碳成绩单,就是八达仪表在国际市场上最有力的“绿色通行证”。它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碳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更向全球客户证明了其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这些实践表明,当每一度电的“绿色属性”都能被准确记录,当每一件产品的碳足迹都能被清晰呈现,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规则时,便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这项技术提供的不再是模糊的估算,而是一份份扎实的数据证明,验证了企业在绿色发展上的真实投入。
精准核算每一度电的“绿意”,就是守护“浙江制造”出海的每一分竞争力。
供稿:金华公司 杨学君 王赢聪 马向 项与翕
编辑:邓通
校对:朱斐白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