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对于艺术家游本昌,这却像是另一个舞台的开幕。只是,这一次的舞台,不在剧院,不在片场,而是在养老院的一隅,在轮椅的陪伴中。
九十二岁,是一个带着重量的数字。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生命的晚章;
而对于艺术家游本昌,这却像是另一个舞台的开幕。只是,这一次的舞台,不在剧院,不在片场,而是在养老院的一隅,在轮椅的陪伴中。
日前,国际在线文娱发布了一段采访视频,镜头里,游本昌老师与妻子杨慧华并肩而坐。
不同于观众记忆里那个健步如飞的“济公”,如今的他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目光平和,带着长者特有的温润气息。
主持人问他,是否喜欢这里的环境,是否适应这样的生活。老人只是笑了笑,说:“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一句话,既有哲思,也有豁达。
而后他又补充道:“人在哪儿,哪儿就是战场。”
或许在别人听来,这回答略显突兀,但放在游本昌身上,却格外耐人寻味。
他的人生从来都是舞台与生活交织的战场,如今身处养老院,他依旧用“战场”来形容,仿佛告诉世人:即使在晚年,他也不曾卸下对生活的执着。
其实,这并非他首次入住养老社区。2023年底,电视剧《繁花》热播之时,胡歌与陈龙前去探望这位老戏骨。
当时,媒体便已披露他与妻子居住在丰台的一家养老院,房间宽敞,生活安稳。那时的两人尚能自行行走,还常常在院内散步。
然而时间只过去了一年,如今夫妻俩已双双坐上了轮椅。身体的退化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但他们的生活却因环境的改变而多了一份保障。
央视前不久报道时明确指出,两位老人现居顺义区的“玉兰人家养老社区”。名字平常,却暗藏高端。
这家养老院全屋配备新风与恒温系统,确保一年四季空气与湿度适宜;房间里安置了智能床垫和毫米波雷达跌倒预警设备,仿佛为老人们打造了一道看不见的安全网。
这里的收费自然不低:单人间月租近万元起步,加上基础服务费、护理费用,两位老人每月的支出至少在2.6万元,一年三十余万。
游本昌的身份与成就,让他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是,昂贵的花费买来的是舒适与安全,却未必能填补心底的空缺。
养老社区的生活并不复杂。游本昌与妻子每日会做手指操,听故事,偶尔与院友玩玩轻松的小游戏,闲暇时聊天、晒太阳。女儿游思涵经常来探望,陪他们走过每个普通的日子。
这种生活,看似平淡,却对老人而言恰是一种幸福。比起在家中孤单守候,或是依赖子女忙碌的照料,养老社区的环境让他们找到了同龄人的陪伴,也拥有了自己的“小社会”。
然而,游本昌的人生并不只有安逸的一面。他与儿子的关系,是他在晚年仍心有遗憾的章节。
他的儿子游智超,如今年过六十。
自幼寄养在南京的奶奶家,三岁便与父母分离。成长过程中,父亲忙于事业,缺席了太多陪伴。与妹妹相比,他始终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距离。
而女儿游思涵,却几乎一路伴随父母成长。
从1998年参与父亲的小品编剧,到如今成为编剧、制片人,她不仅延续了父亲的艺术血脉,更在现实中承担了照料父母的责任。
正因如此,她与父亲关系亲密,几乎是他精神上的依靠。
面对儿子的疏离,游本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坦言后悔。他说自己在处理父子问题时,甚至需要向女儿请教。
言语中,透着无奈与懊悔。钱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却买不来亲情,买不回遗失的时光。
人们常说,富有的人老了可以过得更好。
但游本昌的故事提醒我们,物质并不是一切。即便拥有高端养老院的保障,配备顶级的医疗与服务,他心底仍有一个缺口:那是对亲情的渴望,对未尽责任的悔意。
他与妻子并肩多年,相互依靠,这是他最珍贵的慰藉。他有一个懂事的女儿,始终陪伴左右,这是上天的眷顾。但同时,他与儿子的关系疏离,却成为他人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晚年生活的确需要金钱支撑,但亲情与陪伴才是最真切的慰藉。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住进舒适的养老社区,他仍会在回答时说:“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因为对他而言,真正的“家”,从来不仅是空间与条件,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从年轻时的舞台表演,到家喻户晓的“济公”,再到如今的迟暮之年,游本昌的人生像是一场绵长的戏剧。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角色与剧情,而现在,他扮演的是“安享晚年”的角色。
只是,这个角色并不意味着被动等待。他依旧带着思考、带着哲理,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生活的变化。轮椅并没有削弱他的精神锋芒,反而让他显得更加坦然。
人生的幕布终将落下,但在谢幕之前,他依旧选择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坚持、笑对。
九十二岁的游本昌,身处高端养老院,生活无忧,却仍怀抱遗憾。他有过辉煌,也有过忙碌;曾因艺术而赢得掌声,也因缺席亲情而心怀悔意。
这就是人生的复杂与真实。金钱能买来舒适,却买不回光阴;掌声能留下荣誉,却换不来家庭的完整。
幸好,他还有妻子相伴,有女儿守护,还有一群同龄人作伴。在这样的生活里,或许他已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毕竟,对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来说,能够在黄昏时分,与至亲携手,看落日余晖,听风声蝉鸣,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来源:娱姬王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