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一天什么都没做,却浑身疲惫不已;明明睡了十几个小时,醒来却头昏脑涨;保健品吃了一大堆,却仍旧身体处处不对劲。
主播 | 芷寒 文字丨墨染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
明明一天什么都没做,却浑身疲惫不已;明明睡了十几个小时,醒来却头昏脑涨;保健品吃了一大堆,却仍旧身体处处不对劲。
如上种种,你不是生病了,而是陷入了“情绪茧房”。
或是敏感,或是天生共情能力强的你,总是不由自主被卷进情绪翻涌的漩涡。
朋友向你倾诉抱怨,就让你也陷入负能量一整天;
别人随口的一句话,就能让你辗转反侧许多夜;
一件不顺心的小事,就能搅乱你一整天的好心情……
明明生活没有多少风雨,内心却日日如过荆棘丛中,煎熬不已。
张海敏博士曾经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
放大困难,预支焦虑,脑海里像有几个小人,不断推演种种悲剧结局。
情绪过剩,正在消耗我们原应有的晴朗,让我们身心沦陷。
很喜欢最近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话:“做个淡人。”
意思是,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事,都不要过度反应。
任由世界喧嚣,我不慌、不忙、不焦虑。
正如减肥需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身体节能同样需要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
面对领导的苛责,别太往心里去,踏实做好自己的事;
面对同事的抱怨,一笑了之,不被他人带跑情绪;
面临生活的不愉快,莫要反复咀嚼,让它自然消散。
正如网上有一句很治愈的话:“永远不要提前焦虑,生活无非就是见招拆招,人生是认真与看淡,也是执着与勇敢,凡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
情绪越浓,越觉生活波澜无常;情绪越淡,苦难便也越淡。
一个好心态,胜过万千良药。
少思少谋,别对未来过度期待;
专注自我,他人课题莫太共情;
事过翻篇,往事不追不念不怨。
允许万物穿过自己,修一颗平淡心,方能在生活的蹉磨里,大步朝前,洞见欢喜。
- E N D -
收听更多往期节目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