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于不用再淋雨赶戏”——这句话像根针,精准戳中所有在TVB熬过大夜班的人。
“终于不用再淋雨赶戏”——这句话像根针,精准戳中所有在TVB熬过大夜班的人。
拍《翻盘下半场》那天,天像破了个洞。
导演没吼“继续拍”,反而招呼大家躲进棚里,等雨停再开机。
张达伦说当时愣了三秒,以为幻听。
在TVB,再大的雨也要举着灯咬着牙,不然超时就是一顿骂。
这回淋雨戏,剧组真让演员干等半小时,还给姜茶,像伺候亲戚。
敖嘉年更直接:在TVB十年,演过太监、反派、路人甲,台词最多的是“大人请”。
离开后跟旧同事在ViuTV重逢,第一句竟是“原来你也在这里”。
心酸又好笑,像极了被裁员的老同学突然在隔壁公司碰见。
黄祥兴补刀:TVB像钟表厂,每人扣紧螺丝就行;ViuTV像路边摊,老板喊你“试试加辣”。
拍一场吵架戏,他想加点即兴粤语粗口,导演没皱眉,反问“够唔够咸?
”这种自由度,在TVB得打三层报告。
但别以为跳过来就能躺赢。
剧服得自己盯,上一场撕破袖口,下一场还得一模一样,没人帮你记;走位迟两步,摄影机直接怼脸,现场七八十双眼睛看你笑话。
张达伦苦笑:自由是真的,手忙脚乱也是真的。
说到底,这是一群中年演员的自救。
他们离台庆主角永远差两步,离“御用闲角”只差一部剧。
TVB不是坏人,只是养老院名额有限;ViuTV也不是慈善家,但愿意赌一把过气咖。
于是镜头前的称赞,一半是真心,一半是履历:总得让金主看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扛收视率。
更有趣的是,两台暗暗换了打法。
TVB跑去大湾区拍合拍剧,普通话粤语混剪,像极了隔壁邻居学做川菜;ViuTV猛推悬疑+职场,画面冷到能刮出风,专挑年轻人夜猫时间播。
一个保守求稳,一个冒险搏命,像两个离婚的老伴,各自找新欢,却还在用同一群孩子。
说到底,争的不是风头,是活下去的缝隙。
雨天等戏那半小时,张达伦在棚边啃菠萝包,突然懂了:原来观众要的不是完美,是人味。
来源:阿书爱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