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姜黄素改善衰老脂肪干细胞治疗效能的体外研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22:06 1

摘要: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九科,老年医学科,保健七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本刊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25—2026年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RCCSE)核心期刊,欢迎来稿!

photo by gonghuan

姜黄素改善衰老脂肪干细胞治疗效能的

体外研究

In vitro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gin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by curcumin

孙明研 朱平 刘剑锋 王曙霞 孙瑾 秦邦国 张楠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九科,老年医学科,保健七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研究生院

通信作者:朱平,电子信箱:zhuping301hospital@163.com

引用本文:

孙明研, 朱平, 刘剑锋, 等. 姜黄素改善衰老脂肪干细胞治疗效能的体外研究[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 30(3): 315-324.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5.03.013.

zhai

yao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衰老脂肪干细胞(ADSCs)的治疗效能及相关机制。

方法

从SD大鼠腹股沟分离自体 ADSCs,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验证分化潜能。将ADSCs分为3组进行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诱导衰老模型组(H2222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检测ADSCs衰老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2222组β-gal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浓度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均为P2222组姜黄素处理缓解了SIRT1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缓解了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2222组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

结论

姜黄素显著提高衰老ADSCs的细胞功能和治疗潜力,这与SIRT1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有效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1]。在个体衰老进程中,其自体ADSCs的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和修复功能显著下降,这些变化导致衰老ADSCs的治疗潜力受到极大限制[2]。姜黄素(curcumin)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抗炎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炎症反应以及延缓细胞衰老的潜在治疗作用[3]。本研究旨在通过姜黄素预处理衰老的ADSCs,探讨其对衰老ADSCs活化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主要试剂

Sprague Dawley大鼠(SD大鼠,180~250 g,雄性,6~8周龄)购自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7 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保持在22℃,12 h/12 h明暗循环,并自由使用标准颗粒饲料和水。实验步骤均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1年公布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指南(第8版)》,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查批号:IACUC-2023-0016)。姜黄素为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生产日期:2023-04-03,产品批号:O21IS229303)。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FBS)、0.25%胰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均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染色试剂盒为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CD90抗体、CD31抗体、CD44抗体、CD45抗体、CD29抗体和CD34抗体均为美国Abcam公司产品。茜素红染色试剂盒、油红O染色试剂盒均为北京拉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Caspase-3,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凋亡检测盒为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产品。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试剂盒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Hoechst 33342染色液为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细胞染色缓冲液为美国Biolegend公司产品。

1.2 AD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2.1 细胞分离

ADSCs分离按照本团队以往报道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SD大鼠的腹股沟处获得[4]。将SD大鼠麻醉后断颈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腹股沟处脂肪组织,使用PBS洗涤并剪碎。随后加入Ⅳ型胶原酶和胰酶进行消化,并在匀速搅拌下处理1 h。经过中和、过滤、离心、弃上清和重悬等步骤后,将细胞悬液(1×106细胞/ml)接种至10 cm培养皿中,添加含10%α-MEM培养基。当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时,进行消化并收集贴壁细胞(原代细胞,P035)。细胞贴壁培养24 h后,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SZ51,日本Olympus公司)观察细胞形态。

1.2.2 表型鉴定

ADSCs以1×106细胞/ml的密度分装至1.5 ml的Eppendoff离心管中。使用细胞染色缓冲液洗涤细胞2次后,根据CD34、CD31、CD45、CD44、CD90和CD29抗体的说明书,加入适量抗体,并在37℃暗室中孵育30 min。孵育结束后,再次用细胞染色缓冲液洗涤细胞,最后每管加入1 ml细胞染色缓冲液重悬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 Accuri C6)进行检测。使用FlowJo软件分析数据。

1.3 ADSCs的分化诱导

1.3.1 ADSCs培养及诱导成骨分化

将处于80%~90%融合度的 ADSCs 接种到培养皿中。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确保细胞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开始成骨分化。每3~4 d更换1次培养基。在成骨分化的最后,使用4%多聚甲醛对细胞进行固定。将固定后的细胞用PBS清洗。将细胞用茜素红溶液染色,通常染色30 min。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是否出现矿化区域,矿化区域会呈现红色[5],并记录观察结果。

1.3.2 ADSCs培养及诱导成脂分化

将ADSCs接种到培养皿中,保持在常规培养条件下(37℃,5%CO2)。加入成脂诱导培养基。每3~4 d更换1次培养基。在21 d培养结束后,先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然后PBS清洗。固定后的细胞用油红O染料染色。成功的成脂分化会表现为细胞内出现大量红色脂肪滴[6]

1.4 实验分组

分为3组:(1)对照组(Control组):10 μM姜黄素处理ADSCs 24 h[4,7];(2)诱导ADSCs衰老模型组(H2222处理ADSCs 12 h[8];(3)姜黄素干预组(Cur- H2222处理ADSCs 12 h。

1.5 衰老相关β-gal染色

将ADSCs接种到24孔板中。用PBS洗涤1次,加入4 ml β-gal染色固定液,室温固定15 min。将固定后的ADSCs与β-gal染色工作液在37℃下孵育过夜。孵育完成后,用PBS再次洗涤细胞[9]。阳性衰老细胞(显示蓝色沉积)使用显微镜进行成像。通过Image J 1.52a等软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以量化衰老细胞的比例。

β-gal是一种重要的水解酶,能够催化β-半乳糖苷键的水解,常用于衰老细胞的检测。X-Gal染料是β-gal的显色底物,在β-gal的催化下,X-Gal会被水解生成一种不溶性的蓝色产物,能够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识别出衰老细胞。

1.6 ELISA法检测Caspase-3活性

Caspase-3 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酶[10],其活化形式是凋亡的标志性蛋白[11]。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使用预包被的酶标板,每孔加入100 μl样本。每孔加入50 μl生物素化的抗Caspase-3检测抗体,37℃孵育1 h。加入酶标二抗:每孔加入50 μl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的链霉亲和素,37℃孵育30 min。每孔加入100 μl显色底物(TMB),室温避光孵育10~30 min。每次孵育后需充分洗涤,避免非特异性结合。加入显色底物(TMB),在HRP催化下生成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后变为黄色。通过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OD值,OD值与Caspase-3浓度呈正比。因此,可以定量分析样本中Caspase-3的活性。

1.7 细胞凋亡检测

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会从内侧翻转到外侧,暴露在细胞膜表面。AnnexinⅤ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能与外翻的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结合。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AnnexinⅤ,可以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从而识别早期凋亡细胞[12]。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是一种核酸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可以进入膜完整性丧失的细胞(如晚期凋亡细胞或坏死细胞)并与DNA结合,使细胞核染成红色荧光。联合使用Annexin Ⅴ-FITC和PI,可以区分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

细胞处理之前,使用胰酶将细胞从培养皿中消化并收集。AnnexinⅤ-FITC染色:将消化后的细胞加入5 μl AnnexinⅤ-FITC染料,室温下放置10 min;继续加入5 μl的PI染料,并在室温下孵育15 min。经过孵育和洗涤后的细胞,将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进行分析。应用515 nm波长检测FITC荧光,应用560 nm波长检测PI荧光,判断标准:左下象限为活细胞,左上象限为坏死细胞,右上象限为晚期凋亡细胞,右下象限为早期凋亡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的荧光激发与发射检测,可以获得细胞群体中凋亡细胞的比例,计算细胞凋亡率。

1.8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检测

采用DCFH-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12]。DCFH-D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ROS检测的荧光探针。DCFH-DA本身无荧光,能够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在细胞内酯酶的作用下,DCFH-DA的乙酸酯基团被水解,生成无荧光的DCFH,DCFH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因此被保留在细胞内。当细胞内存在ROS时,DCFH被氧化为具有绿色荧光的2′,7′-二氯荧光素(DCF)。Hoechst 33342用于染色细胞核,发出蓝色荧光。具体方法如下:细胞接种于6孔板,PBS洗涤2次。用5 μM DCFH-DA在37℃避光孵育30 min,用PBS洗涤3次。然后用Hoechst 33342进行细胞核染色,37℃避光孵育15 min,用PBS洗涤2次。最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的强度使用IPWIN60软件定量分析相对ROS水平。

1.9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将配好的JC-1染色工作液添加至培养基内,使工作液与细胞在37℃、避光的环境中共同孵育30 min。用PBS洗涤细胞3次,去除未结合的JC-1。接着加入DAPI对细胞核进行染色,3 min。染色完毕,将培养基更换为PBS,以此消除培养基自身颜色对后续拍照环节造成的干扰。利用荧光显微镜对细胞的红绿荧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随机选取5个视野,在每个视野中再随机选取30个细胞,对这些细胞的红绿荧光平均比值展开测定。

1.10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使用TRIzol提取总RNA[13]。使用mRNA反转录试剂盒(Thermo Fisher RevertAidTM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美国)将分离出的mRNA反转录cDNA,并PCR扩增。使用FastStartTM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 (ROX)试剂盒(Roche,瑞士)和Applied BiosystemsTMStepOnePlusTMReal-Time PCR Syste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相关mRNA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纯化(表1)。

表1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引物

1.11 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信号通路和p53蛋白表达

提取待测细胞蛋白,定量后将所有蛋白样品调至等浓度,加入2×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凝胶加样缓冲液,煮沸5 min变性;进行SDS-PAGE,转膜到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后封闭,将膜与一抗4℃孵育过夜,再与HRP标记二抗室温孵育[14]。增强的化学发光试剂检测PVDF膜上的蛋白条带,首次曝光1 min,根据显影调节蛋白条带的强弱,确定最佳的曝光时间。通过蛋白条带的平均光密度来比较蛋白表达情况。

1.12 ELISA检测衰老相关分泌因子水平

利用ELISA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配制相关溶液,用酶标仪读取450 nm下各孔的OD值。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和OD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等衰老相关分泌因子水平。

1.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根据Shapiro-Wilk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ANOVA)。P

2 结果

2.1 ADSCs的分化潜能与鉴定

油红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证实,ADSCs具有向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多能性(图1A、1B)。流式细胞术验证ADSCs的细胞表面标记物。ADSCs表面标志物,如CD90(参与细胞间和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CD44(参与细胞迁移、增殖等过程)、CD29(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是其典型特征,而低表达或不表达CD45(造血细胞标志物)、CD31(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和CD34(造血干细胞早期标志物)则有助于将其与其他细胞类型区分开来。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为ADSCs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ADSCs表现出 CD44、CD90和CD29的强阳性表达(大于95%),CD31、CD34和CD45的阴性表达(小于10%)(图1C)。而衰老的ADSCs中CD44、CD90和CD29的阳性表达降低(图1D)。

注:ADSCs,脂肪干细胞;A.ADSCs的茜素红染色结果(红色矿化区域);B.ADSCs的油红O染色结果(红色脂肪滴);C.刚分离的ADSCs中CD44、CD90和CD29的强阳性表达(大于95%),CD31、CD34和CD45的阴性表达(小于10%);D.衰老的ADSCs中CD44、CD90和CD29的阳性表达降低(n=3)

图1 ADSCs的分离与鉴定

2.2 姜黄素预处理降低ADSCs的衰老水平

222组显著降低(P2注:β-gal,β-半乳糖苷酶;ADSCs,脂肪干细胞;aPn=3)

图2 β-gal染色检测ADSCs衰老水平

2.3 姜黄素预处理增加ADSCs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

姜黄素预处理对衰老ADSCs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Control组相比,H222222222222导致的ADSCs细胞凋亡率。注:ADSCs,脂肪干细胞;PI,碘化丙啶;Caspase-3,细胞凋亡的关键执行蛋白;A、B.代表性AnnexinⅤ/PI染色显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少H222222Pn=3)

图3 姜黄素预处理对ADSCs的细胞保护作用

2.4 姜黄素预处理减少ADSCs中ROS含量

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ADSCs 中,与Control组相比,H222222222组,表明姜黄素预处理降低了细胞内ROS水平。注:ADSCs,脂肪干细胞;ROS,活性氧;DCFH-DA,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Hoechst,用于标记细胞核,发出蓝色荧光,帮助定位DCF荧光所在细胞位置;Merge,DCFH-DA荧光和Hoechst荧光的合并图,显示ROS荧光信号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DCFH-DA染色细胞内ROS的图像和荧光强度显示,H222Pn=3)

图4 姜黄素预处理减少ADSCs中ROS含量

2.5 姜黄素预处理保护ADSCs中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是反映线粒体内膜通透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主要是由于膜通透性转运孔的开放,也是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之一[15]。采用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正常生理状态下,线粒体负电性高,JC-1进入线粒体以多聚体存在,红色荧光强;细胞凋亡时,线粒体去极化产生,负电性降低,JC-1则以单体存在细胞质,绿色荧光增强。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2222组绿色荧光显著减少(P5图5 姜黄素预处理改善了H22

2.6 qRT-PCR检测SIRT1和p53 mRNA相关表达

SIRT(sirtuin)是一种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SIRT1在细胞抗衰老中发挥积极作用[16]。p53为衰老相关基因,常作为检测细胞衰老水平的标志物[17]。采用qRT-PCR检测SIRT1和p53的mRNA相关表达。结果显示,H2222注:qRT-PC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SIRT1,沉默调节蛋白1;p53,一种核转录因子;与H22H2222组p5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P7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SIRT1,沉默调节蛋白1;p53,一种核转录因子;与H222.8 姜黄素预处理逆转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与Control组相比,H22组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显著升高(PP8。上述结果支持姜黄素对ADSCs衰老有保护作用。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ADSCs,脂肪干细胞;IL,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Control组相比,

图8 ELISA法检测ADSCs上清液中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水平

3 讨论

ADSCs具备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的能力,有效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但自体干细胞随着增龄出现老化,其增殖和修复能力下降[1-2]。大量研究报道,姜黄素在抗炎、抗氧化及降低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本研究围绕姜黄素对ADSCs的治疗效能展开多方面探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在ADSCs的分化与鉴定方面,通过成脂和成骨诱导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证实其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及典型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征,是确保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前提。

通过β-gal活性检测发现,姜黄素处理的衰老ADSCs的β-gal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姜黄素能够有效干预ADSCs的衰老进程。姜黄素预处理对ADSCs的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同样显著。在细胞凋亡实验中,Cur-H2222导致的ADSCs的Caspase-3活性升高。这一系列结果表明,姜黄素预处理能增加ADSCs的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对ADSCs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SIRT1是干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抗细胞衰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18-19]。本研究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和衰老相关标志物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H2222组增加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而姜黄素处理降低了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有研究表明,p53通路的激活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SIRT1能够通过去乙酰化作用抑制p53蛋白的活性[20]。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经姜黄素预处理的ADSCs能通过PTEN/Akt/p53信号通路抗凋亡及促血管形成增强心肌修复[4]。本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并抑制p53活性,从而显著改善ADSCs的衰老状态。22222222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下降。有研究报道,SIRT1在体外和体内调节ROS的产生和积累,从而减弱与神经变性相关的氧化应激[21]。本研究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姜黄素预处理的衰老ADSCs的ROS水平显著下降,与上述结果一致。既往研究认为,线粒体损伤及功能障碍引发细胞衰老主要与 ROS 代谢有关[22]。ROS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凋亡性Caspase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凋亡[23]。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也是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之一[24]。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姜黄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清除 ROS,降低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善细胞活力和降低细胞凋亡水平。衰老过程中的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导致ADSCs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反应致ADSCs炎症反应[25]。SIRT1在调节ADSCs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的调控下。有研究表明,SIRT1能够通过去乙酰化NF-κB,抑制炎症反应[26]。通过SIRT1/NF-κB通路,降低心肌梗死模型中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等)的表达,从而缓解心脏炎症反应[27]。本研究结果显示,H22暴露后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姜黄素处理逆转H22暴露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因此,姜黄素能够通过激活SIRT1通路,从而抑制其促炎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多个实验环节证实,姜黄素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衰老ADSCs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其细胞活力、降低衰老及凋亡水平。其作用机制与SIRT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姜黄素预处理的ADSCs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衰老策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临床转化潜力。与基因修饰、小分子药物和传统干细胞治疗相比,姜黄素预处理的ADSCs避免了伦理争议和非特异性效应。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姜黄素预处理ADSCs的分子机制,并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价值。不过,本研究仅针对SIRT1信号通路进行了研究,而姜黄素对ADSCs的影响可能不仅限于这一条通路。未来还需要通过转录组测序等技术针对姜黄素对ADSCs衰老的保护作用进行全面研究。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