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上旬,呼伦贝尔农垦137万亩油菜进入成熟季,各生产单位抢抓晴好天气,以“先割晒后收获”模式开启收割作业,田间地头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油料作物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良好态势。
9月上旬,呼伦贝尔农垦137万亩油菜进入成熟季,各生产单位抢抓晴好天气,以“先割晒后收获”模式开启收割作业,田间地头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油料作物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良好态势。
9月8日,在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9.6万亩油菜田成为丰收的前沿阵地。第一连(队)田间,机械轰鸣,收割机穿梭其间,将一排排成熟的油菜快速卷入,经过脱粒、清选,饱满的油菜籽被精准收储。与此同时,割晒机将割倒的油菜整齐堆放于田边晾晒,为后续收获做好准备。
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农机科技部负责人表示:“我们紧跟稳粮增油战略,深入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提升关键技术到位率与覆盖面。通过分类指导、种管结合,大力推广高抗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普及全程机械化生产与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有效推动农垦油菜单产提升与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油菜单产提升的瓶颈,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油菜生产提档升级。采用大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结合地块轮作换茬,优化种植结构。进入成熟期,金黄的油菜颗粒饱满,压弯枝头。得益于优良品种、科学管理与适宜气候,油菜籽品质显著提升,预计亩产量达240斤左右。目前,公司已完成3.1万亩油菜割晒,预计9月中下旬全面完成收获。
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第一连(队)副队长孙文亭介绍:“我们采用油菜丸粒化技术,实现播种、施肥、播前植保一体化。同时,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灌溉用水,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油菜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呼伦贝尔农垦油菜种植面积达137万亩,油料作物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态势。机械化程度高是垦区的传统优势,拥有世界顶级大型机械上百台件,农机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标准。目前,油菜生产从种到收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油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呼伦贝尔农垦科技人员针对生产难题,不断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油菜大型机械模式化栽培技术。在优良品种选育、种子包衣、配方施肥、免耕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治、化调化控、收获储运等绿色生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高寒旱作地区油菜模式化栽培技术规程和大型机械化作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双低油菜籽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全国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呼伦贝尔经验”。如今,呼伦贝尔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菜主产区,其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与科技创新成果正引领着油菜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迈进。
美编:刘坤
主编:谢秀文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