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热土上的健康答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00:11 1

摘要: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项以“精准帮扶、双向赋能、长效发展”为核心的医疗援疆“奇台模式”正焕发勃勃生机。山西省大同市、晋中市与第六师奇台医院紧密携手,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为边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健康答卷。

山西援疆答卷 本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项以“精准帮扶、双向赋能、长效发展”为核心的医疗援疆“奇台模式”正焕发勃勃生机。山西省大同市、晋中市与第六师奇台医院紧密携手,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为边疆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健康答卷。

“奇台模式”让看病的路不再“远”

“奇台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人才输入+技术扎根+学科共建”的立体支援体系。山西通过“计划内援疆+柔性援疆”双轨制输送医疗力量,每批计划内援疆医生与柔性援疆专家共十余人扎根奇台医院,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

山西援疆医生、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王瑜是其中的代表。“刚到奇台时,就感觉这里的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特别强烈。他们诉说着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也显现出对基本健康知识的匮乏,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王瑜表示。

机制创新是“奇台模式”行稳致远的关键保障。依托“晋疆协作”长效机制,山西专家定期来疆开展义诊、手术示教。王瑜在两年援疆期间,共参与义诊及健康宣讲各26场,惠及群众数千人次。他表示:“我们努力把义诊活动打造成‘流动的医学课堂’,耐心、反复地为牧民讲解医学常识,直到大家听懂为止。”

2023年7月,王瑜带领16名山西专家开展大型义诊,一天内接诊458人次,完成5例手术示教,被当地群众赞为“最实在的援疆福利”。

“奇台模式”融中医初心守护边疆土

在“奇台模式”的框架下,中医援疆成为亮眼的一笔。山西援疆医生、大同市中医院骨干王超的到来,让中医药在边疆落地生根。

“针对当地高发的风湿类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能提供长期有效的诊疗方案。”王超表示。

为解决偏远地区牧民就医困难问题,王超坚持每月深入北塔山牧场义诊1—2次。“去牧场要走200多公里,但每次看到牧民期盼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在他的带动下,2022年4月,牧场医院开设中医门诊,配备煎药机等设备,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牧场医院的医生表示:“门诊开设仅半个月,就诊牧民超百人,大家对中医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2021年11月,奇台医院国医馆正式启用。“这里不仅是诊疗场所,更是中医文化的传播平台。”王超表示。

在医院行医3年,经王超救治的患者达1.9万余人。因表现突出,王超屡获表彰,多次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优秀援疆医师”,荣获“军垦战士”称号。

两轮援疆期满时,面对患者的期盼和国医馆的事业,王超毅然选择留下。他说:“中医药能给当地患者的常见病、慢性病提供长期有效的方案。这项工作需要长期耕耘,我要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在这里。”

在援疆力量的推动下,奇台医院学科建设实现蜕变。2023年,该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评审并启动三级医院试运行,2025年更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医疗服务能力跃居兵团前列。

“奇台模式”的生命力正源于“长效发展”的初心。无论是王瑜等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还是王超推动的中医药落地,援疆力量始终将“留下人”作为关键,通过“师带徒”结对帮扶,让能独立行医的骨干扎根边疆。这种“输血”更“造血”的实践,既夯实了医院实力,也为边疆留住了“健康守门人”,让“奇台模式”在这片热土上持续赋能。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