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甲双胍的研发看西药的科学性

摘要:前两天写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后,有人留言说中国的未来发展看中药,我说中医和中药如果还按传统理论解释不属于科学,这个人就开始私信骂我。那我就说说为什么我认为西药要比中药科学。

前两天写的“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后,有人留言说中国的未来发展看中药,我说中医和中药如果还按传统理论解释不属于科学,这个人就开始私信骂我。那我就说说为什么我认为西药要比中药科学。

我不是学医的也不是搞化学的,但我对一种西药还算比较了解,就是二甲双胍,因为今年年中的时候体检,被查出糖代谢异常,考虑到我父母都有糖尿病,所以我到这个岁数出现异常也算是正常现象。

大夫建议在保持锻炼和节食减肥的基础上适当的吃一点二甲双胍。考虑到要长期服用,就详细地查询了下这种药的研发历程以及各种可能的好处与副作用。

把它拿出来和中药比还有一个原因是二甲双胍最早期和中药是一样的,也属于草药。

简单说一下二甲双胍的发展历程: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牧羊人发现一种原产于欧洲的芸香草山羊很爱吃,但如果吃多了羊好像更容易饿,还可以增加母羊的产奶量,所以这种植物被称之为山羊豆(Galega officinalisLinn),也叫山羊芸香(Goat’s rue)、还有法国紫丁香(French lilac)、西班牙红豆草(Spanish sainfoin)或意大利艾鼬(Italian fitch)等名字。不过当时也发现如果羊吃的过多会昏厥甚至死亡。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已经开始将山羊豆的叶子和茎作为草药用于缓解多尿,当然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正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之一。所以在现代医学出现前,大家用的都是草药,也别说什么中医药在中国流传千年,那时候全世界的人生病都只能吃草药,都属于经验医学,西方也衍生出一大堆类似阴阳五行的各种学说。

17 世纪,英国植物学家、医师Nicholas Culpeper(1616-1654)首先发现山羊豆有抗糖尿病的功效,引起了英国医学界的关注并开始广为传播,

当现代化学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后,西方科学家们开始做琢磨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解释草药的有效性。

1918年科学家首次从山羊豆中提取出了胍类物质,并发现它们具有降血糖的效果但同时对人类有毒,,研究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山羊豆中的另一种化合物山羊豆碱,并开始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动物实验。

1923 年英国人确定了山羊豆碱的化学结构;1925年,德国人完成了的化学合成;1927年开始对山羊豆碱进行了药理研究,并进行了人体临床实验结果,发现其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而且对糖尿病人血糖降低效果更为明显。1929年爱尔兰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此类型的多胍类衍生物质。

但此后由于胰岛素的发现,主流思想认为胰岛素能够完全解决糖尿病,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胰岛素只能注射、而且容易引起低血糖、感染、疼痛等诸多问题,临床仍然需要一种口服、安全且高效的降糖药物来同步支持糖尿病的治疗。

到了1957年法国斯特恩医生Jean Sterne(1909-1997)对一系列双胍类化合物的降糖作用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被监测的化合物中二甲双胍能在强降糖作用和低毒性反应两方面同时达到最佳平衡。他为二甲双胍起名为“Glucophage”,意为“噬葡萄糖者(glucose eater)”,中文译作“格华止”。同年二甲双胍开始作为胰岛素的替代药物在法国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1958年二甲双胍在英国获得使用批准,1972年又成功在加拿大上市。

虽然二甲双胍已经确定了疗效,但医学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双胍类都有降糖效果,有的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医学界并没有就此停止研究,为了搞清楚降血糖的作用和机制,英国牛津大学两位教授带头开始进行了一场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研究,即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从1976年开始筹备,1977年正式开始到1997年研究结束,标志事件是199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官方报告,此后又对相关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了十年随访,总共历时三十年。彻底搞清楚了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机制:

1、激活AMPK通路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2、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产生降血糖作用。

3、降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与此同时,还发现二甲双胍有直接或间接地保护心血管作用。

所以西药的科学性就在于不仅仅是看疗效来决定某种药物,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有效成分、作用原理、如何导致了这种功效,有什么副作用。这才是科学和严谨的做法。

有部分中药可能是有效,但为什么有效,中医理论许多只是想当然,例如因为鸭子是水陆两栖,所以鸭肉是性温不上火;因为蝙蝠晚上能飞所以蝙蝠屎明目;这只能说是当时科学水平低下时人类的臆想,也无可厚非。但进入新世纪了还有人死抱着以前那套阴阳五行理论不去搞清楚科学原因就只能是愚昧了。

****内容及配图参考了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出版的《天然药物化学史话:二甲双胍60年》

来源:青花大磁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