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刷到靖远羊羔肉上了非遗名单,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奶香小羔羊”不是段子,是真事。
刚刷到靖远羊羔肉上了非遗名单,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奶香小羔羊”不是段子,是真事。
三十来天的小羊,靠喝母乳把自己养成一块入口即化的嫩肉,听着像童话,却真实发生在甘肃白银。
靖远人把羊羔肉玩成了产业链。
牧场直播、冷链直发、真空小包装,连广东朋友下单后两天就能收到。
去年“羊羔肉美食节”现场,烤炉一排开,油花滋啦作响,排队的人比景区还多。
有人边吃边直播,弹幕刷屏:“这比我在新西兰吃的还嫩。
”
酸烂肉是另一副面孔。
酸白菜、五花肉、土豆粉条,一锅炖到咕嘟冒泡,冬天端上桌,屋里瞬间像点了小太阳。
老白银人说,小时候放学回家,闻到这股酸辣味就知道妈在厨房。
现在馆子把它塞进夹馍、涮进火锅,年轻人照样买单,说是“老味新吃”,其实就是乡愁换个马甲。
水川长面更讲究。
一根面能抻到两米,下锅不糊,捞起来亮晶晶。
汤头用浆水吊味,酸得刚好,再撒葱花、豆腐丁、臊子粒,一碗下去,额头冒汗,心里踏实。
过年过节,家家案板咚咚响,面条在空中甩出弧线,像在给日子比划一个“长长久久”。
街头还有一堆“小角色”:东湾驴肉切片薄得透光,卤鸡鸡皮一抖就掉,甜醅喝一口能尝到酒酿的微醺。
它们没上非遗,却是白银人深夜的安慰。
政府把老街改成美食夜市,灯光一亮,烤肉摊的烟和浆水面的酸香混在一起,外地人举着手机拍,本地人埋头吃,谁也不打扰谁。
说到底,白银的饭桌就是一张地图。
羊羔肉是草原,酸烂肉是窑洞,长面是黄河边拉长的日子。
每道菜都带着土腥味、烟火气,还有“我家就是这样做”的固执。
下次路过,别只拍照,坐下吃一碗,舌头比镜头先记住这里。
来源:古镇中品味旧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