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4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评选中,洪万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鲁智深》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金奖。这一佳绩照亮了传统连环画艺术在当代重焕生机的路径,更为设计学科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份参考范本,其价值与意义亟待我们深入挖掘与
转自:天津日报
在2024年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评选中,洪万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鲁智深》脱颖而出,一举摘得金奖。这一佳绩照亮了传统连环画艺术在当代重焕生机的路径,更为设计学科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份参考范本,其价值与意义亟待我们深入挖掘与探讨。
培养文化自觉与创新自信是设计学科国画课程的应有之义。正是洪万里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让他的作品既能稳稳扎根传统土壤,又能绽放出蓬勃的创新活力。鉴于此,设计学科的国画课程绝不应止步于勾线、设色等技法的传授,教师更要着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认同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助力学生在全球化的设计浪潮中牢牢站稳文化主体性的脚跟。
跨学科整合能力是传统国画艺术在当代设计语境中拓展边界的重要要求。洪万里接受过系统且严苛的国画专业训练,由此他积淀了对传统笔墨精神的深刻理解,更具备丰富的动画教学经验,深谙现代视觉传达的逻辑与规律。这种多元学术背景的叠加使其能够实现“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韵风骨与现代审美观念有机融合”,其创作的《鲁智深》正是这种跨界思维的集中体现。设计学科具有综合性与交叉性特征,设计师能否有效整合不同学科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创新性与传播力。基于此,设计学科国画课程应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传统绘画元素在更广阔设计领域的应用可能,如在平面设计中可借鉴国画的留白艺术与线条韵律优化视觉信息的层级关系,在产品设计中可提取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手法赋予器物人文内涵。
研究型教学法的深度践行是设计学科国画课程的有效路径。洪万里在《鲁智深》的创作筹备阶段便广泛翻阅《水浒传》等古代典籍,细致梳理鲁智深这一人物的性格脉络与故事语境,甚至对当时的社会风俗、审美取向进行系统梳理,这种“让作品扎根历史土壤”的严谨态度恰恰是设计学科国画教学中亟需强化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将这种研究精神融入教学,并构建起“传统文化深度调研——创新设计转化”的双闭环教学模式,即要求学生先对某一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并形成研究报告,再基于研究成果开展设计实践。以传统绘画符号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符号的“形、意、境”三个维度展开探究,包括分析线条的力度变化如何传递情感,解读墨色层次所营造的空间意境,进而思考这些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适配场景,避免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符号化挪用”与“表面化嫁接”。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