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刻,薄雾如纱般笼罩着新扩展的水面,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刚刚完成无人机巡航监测,一组亮眼的数据新鲜出炉:察汗淖尔湿地水域总面积已达66.7平方千米。和年初的42.41平方千米相比,这片曾在干旱中沉寂多年的水面扩大近六成,创下近20年来的新纪录。
转自:河北日报
百万亩湿地绘就生态底色
——张家口湿地生态复苏赋能首都“两区”建设纪实
□刘雅静 王树凯
“快看!又有一群候鸟飞进芦苇荡了。”8月25日清晨,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的观鸟亭里,摄影爱好者李登峰举着相机,兴奋地捕捉着湿地生灵的灵动瞬间。
此刻,薄雾如纱般笼罩着新扩展的水面,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刚刚完成无人机巡航监测,一组亮眼的数据新鲜出炉:察汗淖尔湿地水域总面积已达66.7平方千米。和年初的42.41平方千米相比,这片曾在干旱中沉寂多年的水面扩大近六成,创下近20年来的新纪录。
察汗淖尔的重生,并非个例。在张家口市推进首都“两区”建设的努力下,106.92万亩湿地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水面在扩展、动植物在回归、产业在升级。曾经的生态短板,如今已成为张家口最亮丽的生态名片,更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绿色屏障。
湿地焕新
从“沉寂”到“生机盎然”的生态蝶变
从尚义县察汗淖尔到康保县康巴诺尔,再到怀来县官厅水库,湿地的生机与活力扑面而来。
在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的卫星影像显示着湿地的“成长轨迹”:2014年斑驳的水域斑块,如今已是连片的深蓝色区域。这里每年都会新增几处颜色略深的蓝色子湖。这些子湖为遗鸥提供更多繁殖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康巴诺尔曾因水域萎缩,遗鸥种群数量降至3000只左右。如今,随着湿地生态持续改善,遗鸥数量稳定在8800只左右。
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叹。水库野生鸟类从169种增加到目前的19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40种,包括1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野生植物从106种增至目前的358种,就连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也在这里扎根。这一切的根由,是水质的提升。如今官厅水库入库水流稳定保持在国家Ⅲ类标准。
在坝上的张北县、沽源县等地,湿地复苏的痕迹清晰可见。曾经干涸多年的公鸡淖,重新泛起细碎的银光;闪电河与壶流河湿地深处,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翩翩起舞。
多样地貌、复杂地理环境与独特气候条件,造就了张家口丰富的湿地类型。湿地涵盖沼泽草地、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等7种类型,总面积达106.92万亩,居全省第三。目前张家口市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8个。湿地公园总面积68.12万亩,湿地公园总面积与国家湿地公园总数量均居全省之首。
“双轮驱动”
法治与科技筑牢生态屏障
察汗淖尔水面的扩张、康巴诺尔遗鸥的回归、官厅水库水质的提升……这些喜人的变化,缘于张家口市保护湿地的坚定决心、持久的投入,以及法治与科技“双轮驱动”的守护体系。
8月7日,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沙鸥翔集。在湿地边缘的修复现场,工作人员正铺撒有机肥,之后播撒碱蓬草、盐爪爪、碱毛草等耐盐碱草种。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军介绍,从5月至8月上旬,已修复湿地面积10720亩,播撒草籽40余吨。“我们定期监测土壤盐碱度和植被生长情况,根据数据调整修复方案,确保修复效果长效稳定。”吴军说。
这样的精细化修复,在张家口各大湿地公园已成常态。截至2024年底,该市投入近28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界碑158座、界桩4361个、围栏285公里,修建巡护路、游步道等176公里。通过退耕还湿、人工湿地建设、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等方式,恢复退化湿地9.17万亩。实施河道清淤疏浚19公里,建设气象、水文、水质观测站10个,还建设了10个瞭望塔、观鸟台和13处宣教场馆。
科技力量为湿地保护注入了“智慧基因”。2019年,张家口市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京张湿地保护修复科技示范中心,并在沽源县、康保县、张北县、怀来县设立分中心,构建起“市级中心+分中心”的科技支撑体系。多年来,京张湿地保护修复科技示范中心围绕湿地保护修复已完成张家口坝上水体景观调查与保护项目、张家口坝上遗鸥繁殖栖息地分布与越冬地遗鸥种群数量同步调查、康保县引中水修复坝上湖淖示范工程、张家口坝上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广等一系列科研项目。
法治保障为湿地保护构筑起坚固防线。从国家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到省级的《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再到张家口市出台的全省首部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张家口市官厅水库湿地保护条例》,形成了多层级法治体系。尚义县还探索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组长的“双组长”机制,同时与毗邻的内蒙古商都县达成协议,建立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实现了一地保护,全域受益。
守护湿地,离不开群众参与。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世界环境日,张家口市都会开展科普讲座、湿地观鸟、垃圾清理等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湿地保护知识与建设成果;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宣教场馆,成为公众了解湿地、参与保护的重要窗口。
“湿地+产业”
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湿地生态持续向好,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更催生了“湿地+”的发展新模式,让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7月18日,位于康巴诺尔湖畔的野趣·康保营地盛装投运,成为今夏吸引游客的旅游打卡地。近年来,康保县积极融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结合首都“两区”功能定位,围绕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了一系列赛事活动、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居康养等。通过承办遗鸥保护摄影周、康保马拉松、荞麦嘉年华、全民丰收节、全国冰壶联赛、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冰上龙舟赛等系列精品赛事活动,打造全季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9月20日,2025康保县环康巴诺尔湖自行车骑游大会将在此举办。
在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文旅”融合发展同样火热。怀来湿地博物馆被列入张家口市研学旅行基地,围绕湿地公园成功举办5届官厅湖湿地马拉松等国家级A类赛事。目前,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可同时容纳2000人用餐、1600人入住,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收。
察汗淖尔湿地的复苏,也为尚义县发展带来新机遇。今年,尚义县将绿色产业作为察汗淖尔流域发展的核心方向,探索“湿地+新能源+农牧业+文旅”的融合路径:在流域内发展光伏草牧业,推动察汗淖尔流域治理+乡村振兴400MW光储二期项目建设,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草”的生态经济模式;壮大特色农牧产业,加快乳品加工车间建设,发展优质燕麦、青贮玉米等饲草种植,推动饲草种植、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借助“河北净菜”进京机遇,推动流域内燕麦、蔬菜、草原牛羊肉等农牧产品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湿地生态资源与蒙古族文化,连续多年举办五台蒙古营那达慕大会、石井赛羊会等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欣赏湿地风光、体验草原文化。
从察汗淖尔水波荡漾,到康巴诺尔遗鸥齐飞,再到官厅水库赛事云集,张家口湿地正以全新姿态,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