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江苏南通一则霍乱确诊病例的通报引发广泛关注。9月4日18时,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霍乱确诊病例,患者为二甲镇新市居的拾荒者。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大家纷纷对霍乱这种疾病产生了好奇与担忧。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霍乱,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哪些
近日,江苏南通一则霍乱确诊病例的通报引发广泛关注。9月4日18时,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霍乱确诊病例,患者为二甲镇新市居的拾荒者。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大家纷纷对霍乱这种疾病产生了好奇与担忧。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霍乱,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哪些人容易被盯上,以及该如何预防。
霍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吓人,它的确来头不小。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 ,和鼠疫同属最顶级的“危险分子”。它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能引起大流行,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一直是腹泻的重要“元凶”。
感染霍乱后,典型症状是急性起病,接着就是剧烈的腹泻、呕吐,拉的大便很快就从泥浆样或水样转为米泔样水便或洗肉水样血便,还没有粪臭,只有点鱼腥味。呕吐也很厉害,多是喷射性的,吐出来的东西和粪便性质差不多。要是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就会因为严重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迅速发展为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致死率最高可达30%。
在历史上,霍乱可是个“狠角色”。自19世纪以来,它已经引发过7次世界性的大流行,夺走了1.4亿人的生命 。1832年,霍乱在法国巴黎爆发,当时一半的感染者都丧命了。感染者会在短时间内严重脱水,那种痛苦难以想象。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在霍乱虽然没那么容易大范围肆虐了,但每年全球还是有大约130万 - 400万人患病,2.1万 - 14.3万人死亡 。这次南通出现的病例,虽然患者经有效治疗已基本痊愈,也没有新增病例,但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南通这次的病例是拾荒者,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霍乱盯上呢?
1. 生活在卫生条件差地区的人:霍乱弧菌喜欢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兴风作浪”,比如缺乏清洁水源、卫生设施简陋的地区。拾荒者可能生活环境不佳,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的几率更高。像一些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河水、井水,或者放置时间过长、被苍蝇等污染的食物,都可能藏着霍乱弧菌。
2. 接触霍乱患者或带菌者的人群:如果和霍乱患者密切接触,又没做好防护和消毒措施,就很容易被传染。比如照顾患者时不戴口罩、手套,接触患者排泄物后不洗手就吃东西等。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像患有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艾滋病,或者营养不良、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他们的免疫力比较弱,身体对抗霍乱弧菌的能力不足,自然就更容易中招。
4. 前往霍乱流行地区且未注意防护的人群:要是去了霍乱流行的地方,还不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那感染风险就大大增加。比如在当地随便吃路边摊、喝生水,就很容易给霍乱弧菌可乘之机。
简单来说,只要接触了霍乱弧菌,又满足一定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霍乱。
既然霍乱这么厉害,我们该怎么预防呢?医生给出了5个关键要点:
1.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 ,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都要洗到,把手上可能沾染的病菌都冲走。不要小看这一步,很多病菌都是通过我们的手进入身体的。
2. 食物要煮熟:尤其是海鲜、贝类这些,一定要100℃加热1 - 2分钟 ,彻底把里面可能存在的霍乱弧菌灭活。像生腌甲鱼、鱼生、未煮熟的海鲜和淡水产品,还有凉拌菜,都存在一定风险,能不吃就不吃。
3. 生熟分开:加工食物的时候,刀具、案板一定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比如切完生肉的案板,要是不清洗干净就直接用来切熟食,生肉上的病菌就可能跑到熟食上,被我们吃进肚子里。
4. 隔餐食物要热透: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饭,拿出来吃的时候一定要彻底加热,把可能滋生的细菌都杀死。有些细菌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存活,不热透就吃很危险。
5. 症状要就诊: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别犹豫,马上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饮食史等。早发现、早治疗,能大大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除了这“五要”,还有“五不要”也得记住:不喝生水,野外的水、不明水质的水一定要煮沸后再喝;不光顾无证摊贩,那些卫生条件差的路边摊,食物安全没保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选择新鲜食材,隔夜凉菜能不吃就不吃;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减轻肠胃负担;不接触污染物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或可能被污染的物体 。
这次南通的霍乱病例虽然只是个例,但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了解霍乱,预防霍乱,是我们每个人都该重视的事。大家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