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主要的公共媒体机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BC,这是一个极端反华的媒体,经常贬低中国的军事实力、诋毁中国的武器装备,但是对于2025年的中国九三阅兵,BBC罕见给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九三阅兵极大地震动了国际社会,很多国际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的武器装备水平已经追平美国,甚至在有些领域还超过了美国。
中国九三阅兵
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主要的公共媒体机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BC,这是一个极端反华的媒体,经常贬低中国的军事实力、诋毁中国的武器装备,但是对于2025年的中国九三阅兵,BBC罕见给了很高的评价。
BBC指出,从中国九三阅兵所展示的装备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已经能够迅速生产多元化的武器,阅兵式上的众多新式武器,尤其是能搭载核弹头的战略导弹以及大量无人作战武器,反映出中国具备了成熟的国防体系。
澳大利亚退役的陆军少将米克・瑞安观看阅兵式后表示,就总体而言,中国陆海空平台都比西方的军事组织的现役平台更加现代化。
就连美国的《外交杂志》也对中国的阅兵赞誉有加:中国如今已经成为机器人、电动汽车、核技术、太阳能、无人机、高铁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者和技术领导者,阅兵仪式表明,在军事科技领域,中国也正处于领先地位。
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有了与美国一战的实力和能力,中国有一句古语:一山不容二虎,中美开战是必然的,因为纵观历史,二强之争都是不死不休,要想和平相处根本不可能。
在笔者看来,要分析中美开战的可能性有多大确实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假设分析法,对中美开战后谁会受益谁会受损进行分析就明白了。
我们首先来讲俄罗斯,俄罗斯是从苏联解体而来的,如今的俄罗斯无论是从军事、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看,都与苏联不可同日而已,当年苏联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如今的俄罗斯完全靠军事力量在撑一个大国的体面,但是也快撑不住了。
俄罗斯如今最大的战略诉求就是恢复苏联时期的地位与荣光,重新回到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重新回到全球舞台的核心,这是俄罗斯人共同的心声。
普京曾经说过:“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2025年5月,俄罗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在圣彼得堡国际法律论坛上公开称:1991年苏联解体的法律程度存在瑕疵,有关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议》并未得到合法的授权,因此苏联从法律的角度看是仍然存在的。
科比亚科夫的言论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俄罗斯联邦律师协会主席谢尔盖・斯捷帕申表示从法律角度看,科比亚科夫无疑是正确的。
特别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背景下,公开抛弃了叶利钦签署的文件,表明俄罗斯渴望恢复它在苏联时期的地缘政治地位。
俄罗斯在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宣布将伏尔加格勒机场更名为 “斯大林格勒机场”,斯大林作为苏联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领袖,对他的纪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苏联辉煌历史的回溯。
俄罗斯出于政治和舆论考虑,当然不会将这一战略非常清晰地公开表达,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美国前防长帕内塔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表示同意这一观点。
俄罗斯想恢复苏联的版图与地位,最大的障碍就是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只要有美国以及北约的存在,只要美国还是超级大国,俄罗斯的这一战略永远无法达成。
其次是印度,印度自独立以来,一直存在建立“大印度联邦”的版图野心,印度试图以德里为核心,将周边国家和地区纳入版图,范围包括阿富汗到马六甲,包括缅甸、锡金、尼泊尔、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等地区。
1950年印度共和国的宪法正式实施,整个宪法对边界的描述极其模糊,目的是为将来的操作留有空间。此外,印度还通过武力吞并果阿、锡金等地区,控制克什米尔部分区域等方式,不断尝试扩大其版图,实现其“大印度联邦” 的野心。
印度更宏大的战略是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纳入自己的版图,要将印度洋变成印度人的海洋。
1972 年,印度出台了“同心圆”战略,将印度洋划分为三个部分,即: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三个部分,其目的是循序渐进掌控印度洋。
2015年,印度颁布了《确保安全海洋: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明确提出要成为印度洋地区的“秩序领导者”,并将西南印度洋、安达曼海、红海等地区划为 “首要利益区”。
印度人的野心非常大,印度人想要实现其战略目标,最大的障碍也是美国。别看印度人和美国人打得火热,但是印度人知道,美国并不希望印度成为世界强国,并不希望印度称霸南亚和印度洋。
印度阅兵
美国人拉拢印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抗中国,当中国强大时,美国人就会联印抗中,当印度人强大时,美国人就会联中抗印,这是美国人的一贯伎俩。
美国人现在的战略是联印抗中,但是美国人还是时刻提防印度人。
比如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美国首先对印度进行了严格的制裁,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中情局不断在印度制造宗教矛盾,以此来削弱印度,防止其发展壮大,美国人不希望在南亚出现一个强国。
大家知道印度一直是俄罗斯军火的大客户,其实刚开始印度想找美国买武器装备,但是美国戒备心很强,根本不把先进的武器装备卖给印度,印度只好找俄罗斯,印度为了对抗中国,一直想购买美国的隐身战机,但是美国就是不卖。
美国人嘴上说得好听,但从其实际表现来看,还是对印度留了一手,美国人怎么可能会让印度成为另一个中国。
印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战略,最大的障碍也是美国,只要美国是超级大国,印度就不可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这是由印度的体量和人口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再次是欧洲。欧洲人最希望中国和美国打起来,因为中美打起来,欧洲才有可能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
很多观看中国九三阅兵的欧洲人认为,无论是常规武器还是核武器,无论是陆军装备还是海空军武器装备,都不比美国差,都有和美国一战的资本。
笔者有一个战友曾在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留过学,他在欧洲的同学告诉他,现在欧洲非常希望中美打一仗,如果中美继续斗而不破,美国会继续从欧洲身上吸血,欧洲会一直衰落下去。
大家知道,一战和二战的时候,欧洲是科技最发达的地方,也是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一战前英国是世界的老大,二战前德国是世界的老大,然而一战把英国打趴下了,二战把德国打趴下了。
美国正是通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如今的欧洲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在经济和科技上都落后于中美两国,欧洲在军事上完全依靠美国。
德国大众工厂
大家知道,欧洲的制造业曾经享誉全球,德国制造更是质量和科技的象征,但是德国也去工业化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需要能源的,德国发电量2024年比2017年的巅峰下降了接近24%,这对德国来说就是去工业化。宁南山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从数据看德国是不是真的去工业化了》,其结论是从多种数据看,德国正在去工业化。
事实也是如此,如今欧洲支持乌克兰的武器弹药数量还远远不如俄罗斯的工业产能,乌克兰从炮弹到无人机的数量都只有俄罗斯的几分之一。
俄罗斯被称为大号加油站,而欧洲现在连俄罗斯的工业产能都达不到,可见欧洲的去工业化有多么严重,现在经常看到欧洲从韩国购买武器装备的新闻。
欧洲人知道,如果中美两国打起来,必然有大量的资本会从中美两国流向世界各地,制造业也会流向世界各地,欧洲的工业基础最好,会成为首先受益的地方。
其实除了俄罗斯、印度和欧洲,其他很多国家都希望中美打起来,比如土耳其,土耳其有很大的野心,其核心是试图恢复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版图和影响力,使自己成为影响欧亚非三大洲事务的枢纽大国。
所以美国怎么看土耳其怎么不顺眼,其他北约成员向美国购买F35战机,美国都爽快地答应,但土耳其想购买F35战机,美国则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不答应,所以土耳其想加入上合组织。
中美两国想打起来,有一千个理由可以打起来,但是中美两国没有打起来,只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因为两国都认识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所以中美两国一直保持“斗而不破”的状态,当年美苏争霸也是这个情况。
美国政治新闻网9月5日披露了一条消息,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柯伯吉团队起草的《国防战略》报告草案,草案中建议美军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而非继续将重点放在应对“中国威胁”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很多精英阶层也认识到与其和中国两败俱伤,还不如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明白了中美开战后谁会受益,就明白了中美到底会不会开战,中美两国的精英都不是傻瓜,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美国人明白这个道理,不然在乌克兰战场早就对俄罗斯动手了,美国怕美俄两败俱伤后便宜了中国,中国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然早就和美国摊牌了。
美军航母编队
作为我们来说,一定要谋定而后动,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喊打喊杀,中国老祖宗说得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我们不光要有大国的能力,还要有大国的定力,切莫毁了自己,便宜了他人。
来源:天择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