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亿人的私域直播业,27% 银发企业涉违规,健康产业需要真规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0 10:29 1

摘要:天眼查的数据更让人惊心:1.9 万余家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涉法律诉讼,5200 余家受过行政处罚,而这些 “问题企业”占总企业1.19%,占银发经济企业总数的 27% 以上。当私域直播从 “便捷服务渠道” 异化为 “围猎工具”,整个健康产业都该清醒:规范不是枷锁,

《今晚报》报道 “1.61 亿网民正遭私域直播围猎”,这个标题似乎重锤砸在健康产业的痛点上。

天眼查的数据更让人惊心:1.9 万余家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涉法律诉讼,5200 余家受过行政处罚,而这些 “问题企业”占总企业1.19%,占银发经济企业总数的 27% 以上。当私域直播从 “便捷服务渠道” 异化为 “围猎工具”,整个健康产业都该清醒:规范不是枷锁,而是活下去的生命线。

私域直播的 “乱”,乱在 “监管盲区” 与 “人性弱点” 的精准合谋。不同于公域平台的资质公示、内容审核,私域的封闭性让不少商家钻了空子:没有执业资质的 “伪专家” 敢宣称 “包治百病”,普通食品能被包装成 “抗癌神药”,甚至有团伙用 “每日问候 + 情感绑架” 的套路,把老年人的养老钱变成 “智商税”。那些被行政处罚的企业里,超 60% 涉及虚假宣传,28% 存在传销式裂变 —— 私域的 “隐蔽性”,成了他们的 “保护伞”。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乱象正在透支整个健康产业的信任根基。中消协数据显示,2025 年老年人对健康直播的信任度已跌至 39%,比 2023 年下降 21 个百分点。当正规企业花重金请名医做科普、公示检测报告时,却要因为少数人的套路营销被贴上 “不靠谱” 的标签;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尝试用私域直播做慢病管理时,老人们第一反应是 “是不是又想骗钱”—— 这种信任坍塌,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规范私域直播,从来不是 “一刀切” 的禁止,而是要划清 “红线” 与 “生路”。监管层面,需要给私域装上 “监控器”:强制留存直播录像 90 天备查,要求主播资质与产品信息 “双公示”,对 “治愈慢性病”“防癌抗癌” 等绝对化用语零容忍。就像部分地区试点的 “健康直播白名单”,只有通过医疗机构背书、具备执业资质的账号才能开播,从源头过滤风险。

企业更该主动构建 “价值壁垒”。真正的健康私域,应该是 “服务窗口” 而非 “卖货渠道”:比如把直播间变成慢病管理小课堂,每天 15 分钟教老人测血糖、记饮食;或是链接社区医院,直播时同步提供 “线上问诊 + 线下挂号” 的便民服务。某上市药企的私域直播就做得扎实:药师直播讲 “保健品搭配禁忌”,不推销产品只解决问题,半年积累的 10 万粉丝复购率达 45%,这才是健康产业该有的样子。

1.61 亿网民的 “被围猎” 警报,实则是健康产业的 “转型信号”。当套路让位于专业,忽悠被钉在耻辱柱上,私域直播才能真正成为连接老年人与健康服务的桥梁。毕竟,健康产业的底色从来不是 “赚快钱”,而是 “守长线”—— 守得住老人的信任,才能守得住行业的未来。

你怎么看健康养生私域直播?评论区聊聊,让更多正向价值被看见。

来源:健观深一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