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当代最大的骗局:我花了五年才明白,高手都在玩“系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0:35 1

摘要:我们这代人,手机里没几个健身、读书、背单词的APP,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努力。每年1月1号,朋友圈必定被各种Flag刷屏:瘦20斤!读50本书!早起100天!

你说,奇不奇怪?

我们这代人,手机里没几个健身、读书、背单词的APP,好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努力。每年1月1号,朋友圈必定被各种Flag刷屏:瘦20斤!读50本书!早起100天!

结果呢?到了年底一看,Flag倒了一地,只剩下满满的挫败感,和一句“唉,我就是不够自律”。

兄弟,别骂自己了。我今天就来说句大实话:“自律”这个词,可能是本世纪最成功的营销骗局,它专门用来收割我们的焦虑。 真正那些能成事的人,靠的压根不是苦大仇深的“自律”,而是另一套玩意儿。

我先拿自己开刀。几年前,我痴迷于“自律”人设。早上五点闹钟响了,挣扎着爬起来,一边打瞌睡一边看书,效率低得吓人。晚上逼自己去健身房,练得生无可恋,感觉像上刑。

坚持了多久?最多三周。然后就会迎来一场巨大的报复性放纵——睡到日上三竿,狂吃垃圾食品。之后,就是漫长的自我批判:“我真是个废物,一点毅力都没有。”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我差点就真的信了自己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

直到后来,我观察了一些身边真正厉害的朋友,又读了些心理学和行为设计的书,才猛地一拍大腿:艹,原来我把方向彻底搞反了!

高手从来不靠意志力硬扛,他们只做两件事:第一,找到愿意“上瘾”的事;第二,给自己设计一个“偷懒”的系统。

啥叫“找到上瘾的事”?

你发现没,那些天天喊着“坚持”健身的人,大多都失败了。而那个一天不打球就浑身难受的哥们,身材从来都好得让人嫉妒。对于他来说,打球是享受,是“瘾”,根本不需要“坚持”。

对我而言,写作是痛苦的。但对一个表达欲爆棚的人来说,不让他写他才痛苦。 对你来说,跑步是上刑。但对一个享受多巴胺分泌、热爱清风拂面感觉的人来说,那是“爽”。

所以,第一步不是逼自己去做“正确”的事,而是去寻找那件能让你忘了时间、稍微有点“爽”的事。 如果你恨跑步,试试跳舞?如果读不下去历史书,试试听历史播客?别在错误的事情上死磕,那不是自律,是自虐。

那啥又叫“设计偷懒的系统”?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手机电量,每天就那么点。你用它来逼自己健身、逼自己读书、逼自己不吃火锅,到晚上肯定电量耗尽,一点就炸。

高手怎么做?他们把需要“坚持”的事,设计成不用动脑子、直接就能做的模式。

· 你想健身? 别把目标定成“瘦20斤”(这是结果,遥不可及)。把系统设计成:“每周一三五,下班直接背着包去健身房,哪怕只洗个澡都行。” 看,目标极小,毫无压力。一旦你去了,99%的概率不会只洗个澡。你启动了这个系统。

· 你想多读书? 别发誓“一年50本”。把系统设计成:“睡前把手机扔客厅,床头柜上只放一本书。” 你没事可干,只能看书。环境帮你做了选择。

· 你想健康饮食? 别指望饿的时候能忍住不点外卖。把系统设计成:“每周日下午,花1小时切好未来5天的水果和蔬菜,分盒装好。” 第二天打开冰箱,健康零食触手可及,你当然会选它。

发现了吗?“系统”的核心,就是把你从“决定者”变成一个“执行者”。 你不需要每天挣扎“去还是不去”、“吃还是不吃”,系统已经帮你做好了选择,你只管傻傻地执行就行。

这套东西,我用了两年。我不再“坚持”健身,但我设计了“下班必路过健身房”的回家路线。我不再“强迫”自己看书,但我让书本变得触手可及。

结果?我身材比过去任何“自律”的时候都好,读的书也莫名其妙多了起来。最关键的是,我不再内耗,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了。我轻松地拿到了结果。

所以,别再PUA自己了。真正的成长,不是咬牙切齿的自我对抗,而是聪明地、友善地为自己搭建一个能自然流向好结果的“环境”和“系统”。

自律是苦哈哈的逆水行舟,而打造系统,是顺势而为,开闸放水。

从今天起,扔掉“自律”那个破词。问问自己:我能不能为我想要的结果,设计一个“偷懒”就能实现的系统?

你打算从哪个“系统”开始设计呢?评论区里,让我看看你的奇思妙想!

来源:阿迪锅人如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