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阿尔茨海默病靶向诊断新方式 有望提前10至15年预警 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成功实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0 11:09 1

摘要: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实施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检查。作为全省较早将氟贝他苯注射液用于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的医院,该技术的落地标志着我市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模式从以往的认知量表评估、脑脊液检测等辅助性、间接性手段,正式迈入靶向

近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实施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检查。作为全省较早将氟贝他苯注射液用于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像的医院,该技术的落地标志着我市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模式从以往的认知量表评估、脑脊液检测等辅助性、间接性手段,正式迈入靶向诊断新阶段。

此次接受检查的是一位既往有颅底良性肿瘤病史、伴记忆力减退症状的老年患者。为寻求更精确的诊断依据,市一院核医学科与神经内科团队经过周密评估,决定为其实施氟贝他苯脑显像技术。

检查当日,核医学科医生为患者静脉注射微量显像剂氟贝他苯。该显像剂能够特异性地与大脑内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结合。随后通过先进的PET-CT设备完成脑部显像,清晰显示患者脑部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状况及分布范围。整个检查过程顺利,患者未感到任何不适。最终检查结果明确显示大脑皮层β-淀粉样蛋白沉积阴性,排除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指出,AD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类型,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3877万人,痴呆患者约1507万,其中AD患者约983万人。

“AD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病则不可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精神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丧失等症状。”市一院核医学科主任王海介绍,AD的病理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或)神经元纤维过度缠绕。有研究表明,在AD患者认知症状出现前30年,β-淀粉样蛋白斑块即开始形成,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10到15年。以往,针对轻度AD患者,临床上多采用认知障碍量表等神经心理学评估、脑脊液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磁共振等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据介绍,氟贝他苯注射液已在欧美国家和地区临床应用多年,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2023年,该注射液在我国获批上市。王海表示,氟贝他苯PET显像可使医生直观观察到AD患者脑部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为AD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AD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筛选及疗效评估提供客观证据。

“全市首例氟贝他苯脑显像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早期AD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国际前沿诊断方案,更改变了神经内科‘单打独斗’治疗AD的模式,该技术在多学科协作下,将进一步提升我市AD整体诊疗水平,为破解AD早期诊断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王海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Bigshot大腕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