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皇后太后为啥都姓萧?带你看透契丹皇室的“独家婚姻秘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6-19 14:34 3

摘要:您猜猜怎么着?这十九位皇后里,有十八个都姓萧,就一个例外!这位“特殊分子”就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皇后甄氏,她可不是契丹人,而是个汉人。

您看古装剧或者听评书的时候,肯定听过杨家将和萧太后斗智斗勇的故事。

那个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把宋朝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的萧太后,是不是特别厉害?

但您知道吗,在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里,除了一个之外,几乎所有皇后都姓萧!

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姓萧的女人都有当皇后的“天赋”?

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今天就给您唠一唠。

从辽朝建立到灭亡,一共经历了218年,出了九位皇帝,册封了十九位皇后。

您猜猜怎么着?这十九位皇后里,有十八个都姓萧,就一个例外!这位“特殊分子”就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皇后甄氏,她可不是契丹人,而是个汉人。

甄皇后原本是后唐的宫女,当年辽太宗灭掉后晋,把她掳到了辽国。耶律阮第一次见到甄氏,就被迷得不行,一心要立她当皇后。

可这一下,契丹贵族们全不干了,纷纷跳出来反对:“咱们大辽的皇后,怎么能是个汉人呢?

这传出去多没面子!”

耶律阮虽然是皇帝,但也架不住大家反对,没办法,只好又立了一位契丹族萧姓女子当皇后。

这下可热闹了,辽朝历史上罕见地出现了“双皇后并立”的奇景,两个皇后同时存在,这在其他朝代可不多见。

为啥辽朝皇后都姓萧呢?这事还得从辽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说起。

耶律阿保机特别痴迷汉文化,简直就是个“超级粉丝”,尤其崇拜汉高祖刘邦。

他觉得刘邦特别厉害,建立了那么强大的汉朝,自己也想向偶像看齐。于是,他不仅给皇族耶律氏加上了“刘”姓,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代,还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给皇后家族赐姓。

当时,和契丹皇族通婚的主要是乙室、拨里两大家族。

耶律阿保机琢磨:“皇后家族帮着皇帝治理国家,就像当年萧何辅佐刘邦一样重要!”

萧何是谁?那可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帮着刘邦打天下、治天下,功劳特别大。耶律阿保机这么一想,大手一挥,就赐这两大家族姓“萧”。

从这以后,辽朝就定下了规矩:耶律氏世代当皇帝,萧氏世代当皇后,皇族只能和后族通婚,后族也只能从萧氏里选。这规矩一立,就延续了两百多年,影响可太大了。

更有意思的是,契丹人一开始是没有姓氏的。

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地名呼之。”也就是说,他们以前都是用住的地方当称呼,根本没有固定的姓氏。

耶律阿保机用自己出生地“世里”(翻译成汉语就是“耶律”)当作皇族姓氏,而萧氏这个姓,完全是他“追星”追出来的。

2015年,在内蒙古出土了一块辽代萧氏贵妃的墓志,上面刻着“世娶兰陵”四个字。您可能要问了,这“兰陵”是啥意思?

原来,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家族叫兰陵萧氏,出过好多名人。萧氏后人把自己和兰陵萧氏扯上关系,就是想告诉别人:“我们可不是普通家族,而是中原名门之后,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但实际上,契丹萧氏和兰陵萧氏没啥血缘关系,这就是他们为了抬高自己身份想出来的办法,不得不说,还挺会“包装”自己的。

自从成了后族,萧氏家族在辽朝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风光,享受着顶级特权,简直像开了挂一样。萧家要是生了女儿,基本就预定了皇后宝座;要是生了儿子,长大后很可能当上宰相。

整个辽朝,宰相几乎全姓萧,朝廷里的重要职位都被萧家牢牢把控。当时有句话叫“任国事者,惟耶律与萧二族而已”,意思就是管理国家大事的,只有耶律氏和萧氏两大家族,他们一起共享天下。

网友们调侃说:“这就是古代版的‘垄断企业’啊,萧家在辽朝的地位,简直无人能敌!”

在众多萧太后里,最有名的当属萧绰,小名萧燕燕,就是《杨家将》里萧太后的原型。

她的人生经历,比电视剧还精彩,妥妥的大女主剧本。

萧燕燕出身特别好,父亲萧思温是驸马,母亲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从小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16岁那年,她进宫了,没多久就当上了辽景宗的皇后。

辽景宗身体不好,很多事都力不从心,萧燕燕就开始帮丈夫处理朝政,这一代掌就是十多年。

后来辽景宗去世,当时萧燕燕才30岁,就成了寡妇,她还要辅佐12岁的儿子辽圣宗治理国家。

面对契丹宗室亲王们的野心,萧燕燕一开始也犯愁。

她哭着对大臣们说:“我一个寡妇,儿子又小,宗族里的亲王们势力强大,边境上还有敌人,这可怎么办啊?”但您可别小瞧她,没过多久,她就展现出了强硬手段,把局面稳稳地控制住了。

986年,宋太宗听闻辽国由“孤儿寡母”主政,还传出萧太后与汉臣韩德让旧情复燃的传闻,认为有机可乘,当即发动北伐,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然而他低估了对手——萧太后亲自披挂上阵,指挥辽军分路迎敌。在岐沟关一战中,宋军主力被打得丢盔弃甲,杨家将的原型杨业也在此战中兵败殉国,悲壮地结束了传奇一生。

这场惨败让宋朝元气大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力再主动发起攻势。

时光流转至1004年,萧太后携辽圣宗再度南下,一路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

此时在位的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意外用床子弩射杀辽军大将萧挞凛。

但双方都深知久战不利,最终于次年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输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结为兄弟之邦。这份延续110年的盟约,虽被戏称为“保护费”,却换来了宋辽边境的百年和平。

网友调侃:“萧太后的政治手腕,连宫斗剧都不敢这么写!”

辽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却是最早积极学习汉文化的。

它在传播华夏文明方面,一点不比宋朝差。通过赐姓制度,契丹人把草原上族外通婚的传统、中原文化里姓氏的象征意义,还有巩固皇权的政治需要,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网友们总结得好:“古人用联姻搞政治,玩得比现在高明多了!”

后来辽国灭亡,很多耶律氏和萧氏的族人融入了汉族和女真族。现在您要是遇到姓萧的朋友,说不定他的祖先就是当年辽朝风光无限的后族呢!

这段“耶律必须娶萧”的历史,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独特见证,告诉我们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才能共同发展。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