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
地理行者 心耀杏坛
——江苏省邗江中学周霞老师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实践纪实
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教学创新与协同育人的故事。愿这些教育“微光”,照亮同行路,让社会感受邗江教育温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擦亮邗江教育品牌注入动力。
人物简介:
周霞,江苏省邗江中学地理教师,江苏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特级教师,周霞特级教师工作坊领衔人,邗江区初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主持“教育家精神向教学实践能力转化的机制研究”等多项省级以上课题,获江苏省教研课题一等奖,30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遵循“人地和谐,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多年致力于高考应考与素养培育的融合行动,主张将大单元教学实践贯穿于高中三年常态课堂,从起始年级开始,用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持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援疆期间,努力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地理常态课堂,为文化润疆做贡献。
一、深耕厚植的专业追求:以创新精神推动教学改革
从教31年来,周霞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致力于地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她深知地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早在2010年就开始探索将课堂教学与实地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作为学校地理教研室主任,她带领团队创办邗中地理社,运营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学大赛。在她的指导下,多名学生获得全国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小博士”称号,她和团队成员也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在专业研究领域,周霞始终走在教改前沿。她主持“教育家精神向教学实践能力转化的机制研究”等多项省规划、教研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30篇论文,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她创新提出的“三年贯通进阶统整”教学理念,将大单元教学拆解为可操作的模块,贯穿于高中三年常态课堂,从起始年级开始就用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持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不是公开课的专利,也不是高三复习阶段的专属,而应该与常态课堂深度融合。”这一理念在她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模式。如今,她将这一研究成果带到了新源,为当地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双城联动的智慧共建:以开放姿态促进教育均衡
作为邗江区初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周霞深知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意义。抵达新源后,她立即投入两地教育交流平台的搭建工作,创造性建立了“邗江—新源地理名师工作室联动机制”,构建起两地教研共同体。
与新源县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合影
这一机制通过“云端+实地”的混合模式,利用腾讯会议、三个课堂等平台,定期组织两地教师开展联合教研、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2024年9月以来,已成功举办6场线上联合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达200余人次,让天山脚下的课堂与江南水乡的智慧产生深度共振。
面对新疆202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周霞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提升新源地理教育质量的契机。她带领新源县高中地理教师深度研究新高考动向,重新剖析新课标,注重真实情境挖掘,开展在地化教学资源开发。目前,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整套学历案已经编制完成,其他模块的学历案、单元思维导图等学科资源也在开发中。
周霞特别注重挖掘本地教学资源。她带领新源地理教师深入那拉提草原,实地研学草甸植物、黑钙土、花岗岩、草原鼠洞等自然景观,将这些身边的真实情境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身边的地理教起,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这才是地理教学应该有的样子。”周霞在带领教师研学时这样强调。
三、奖掖后进的师者情怀:以无私精神传承教育薪火
“我的成长离不开前辈教师的悉心指导,现在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周霞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教以来,她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将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在邗江中学,她与多位青年教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从备课上课到课题研究,从课堂教学到专业发展,她都倾囊相授。经她指导的多位老师已成长为学校教学骨干。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四有好教师”建设工作,担任“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组”副组长,努力打造学校卓越教师团队。
援疆期间,她将这种“传帮带”的精神带到了新源。作为新源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指导专家,她重点培养当地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教学示范、课题指导等方式,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在她指导下,新源县有三名地理老师在2025年伊犁州第十一届“苏伊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
周霞还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志愿者,热心为全国免费师范生做岗前培训。如今,经她指导的一大批乡村教师已经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这种辐射带动效应正在更大范围内惠及更多师生。
四、文化润疆的使命担当:以教育之力促进民族团结
教育援疆不仅是专业技术的传授,更是文化情感的交流。周霞深知“文化润疆”的深远意义,始终将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支教工作的重要内涵。
在地理教学中,她注重挖掘新疆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她带领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新疆的壮美山河、丰富物产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她也将扬州的文化特色介绍给新疆学生,通过两地文化的交流互鉴,增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她经常与当地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以真诚的态度赢得信任和友谊。“周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更用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新源一中的老师这样评价她。
五、行走不息的教育人生:以实践精神诠释师德内涵
哲人说,每个人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作信仰,一条用脚走,叫作现实。周霞便是行走在信仰与现实两条道路上的地理人。
从教31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对地理教育的热爱与探索精神。除了课堂内的深耕,她还利用假期与同仁一起走出校园,用脚步丈量山川湖泊,用智慧探究地理科学。从湖北恩施大峡谷到黄河明珠、丝路兰州,从秦岭一线到河西走廊,从天山脚下到南疆大漠……在行走中,她与同事们用科学的精神不断探寻着地理科学的魅力,感受自然蕴藏的神奇力量,并将这些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
于慕士塔格冰川研学
这种“行走地理”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她的学生。她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地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实践,只有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才能真正理解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周霞经常对学生说的话。
如今,在天山脚下的新源一中,周霞继续着她的行走之旅。她带领学生观察日出日落、星空变换,考察当地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将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学的魅力。“周老师的地理课让我们发现了身边世界的奇妙,原来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名新源一中的学生这样说道。
结语:心耀杏坛,行走不止
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周霞老师以其31年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如今,周霞依然如一条坚实的纽带,紧密连接着邗江与新源两地的教育沃土,用她的专业智慧与教育热忱持续滋养着两地教学交流的园地。她撰写的专著《高中地理大观念设计》即将出版,这是她三十多年教学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
哲学家尼采曾说:“我是一个行走的人,无论我未来命运如何,也不管我今生怎样生活,我都需要缓慢前进,不断向上,因为人总是通过自己而经历人生。”这句话正是周霞教育人生的真实写照——在行走中缓慢前进,不断向上,以地理人的专业精神与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书写着新时代教师的精彩篇章。
当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平凡的讲台自会生长出抵达远方的力量。周霞,这位跨越山河的教育行者,正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教育无界,初心永恒;山川可越,精神长青。
周霞感言:
站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回望三十余年的教育旅程,我心中充满感恩。
我感恩地理这门学科,它教会我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我领悟到“知行合一”的真谛。我感恩我的学生,是他们求知的眼神,赋予我不断探索的动力。我更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从江南水乡来到天山脚下,将所学所能奉献给边疆的教育事业。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我始终坚信,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我愿继续做一名坚定的“地理行者”,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宽度,用热忱传递知识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求真、向上的种子。
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教师的幸福,就在于见证成长,静待花开。
同事评价(邗江中学何敬敬老师):
提及周霞老师,我心中充满了佩服和感激。她不仅是学生眼中“有情怀的地理老师”,更是我初入教坛时最温暖的引路人。作为高中地理课堂的耕耘者,她始终以钻研为笔,以热爱为墨,用笔墨去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教学中,她将山川湖海的奥秘化作课堂素材,让地理知识不再是枯燥难懂;学术上,她深耕不辍,用扎实的专业能力致力于教学研究;更难得的是,她对青年教师的热忱帮扶。我初入教坛时幸得她引路,从备课技巧到育人理念,她总能耐心拆解、倾囊相授,用自己的经验为我们照亮成长之路。
杏坛之上,以热爱育桃李;教学之中,以不悔筑华章。感谢周老师,正是您的一言一行,点亮了我教学路上的明灯!
学生感言(2024届毕业学生华佳颐):
一头乌黑干练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永远鲜亮明媚的衣服,这是我对周霞老师的第一印象。
周老师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承载我们许多欢乐回忆的殿堂。她从不枯燥地讲解书上的知识点,而是先以自己实地考察拍摄的各种图片来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之后再用讨论、画图等方式,让我们对地理现象及其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想所谓的“寓教于乐”大概就是如此。
此外,周老师也会热心地帮助我们解答地理问题。一次我拿着《中国国家地理》去问她岩石的形成原理,她仔细地阅读了我提供的资料,给了我详细准确的回复,让我获益匪浅。
作为周老师的课代表,课余时间我会经常到她的办公室去,周老师总会带上一句亲切的问候,跟我交流生活和学习上的趣事。有一位如此平易近人、认真负责的老师,是我高中生涯的幸运。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