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晓彤、纵歌曼,两个前途无量的小姑娘,被佐藤瞳和桥本帆乃香,一人一个,活生生给磨没了。
老天爷,这球看得我直接血压飙升,差点没把手机给扔出去。
WTT阿拉木图挑战赛,本以为是咱们国乒小将的练兵场,结果呢?
硬生生被日本队的两个削球手给钉在了耻辱柱上。
王晓彤、纵歌曼,两个前途无量的小姑娘,被佐藤瞳和桥本帆乃香,一人一个,活生生给磨没了。
这哪是比赛,这分明就是“削球梦魇”重播,看得我心里直犯嘀咕,咱们这乒乓球,难道真有这么怕削球?
说起削球,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谁?
不是别人,就是桥本帆乃香这姐们儿。
这人简直就是国乒小姑娘的“终结者”,上次跟纵歌曼交手,打得那叫一个惨,单局得分都过不了五,那场面,看得人心里都快凉透了。
我还记得当时心里直犯嘀咕,这球还怎么打?
但是今天,纵歌曼的表现,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
比赛一开始,小姑娘的眼神就不一样了,打得特别主动,一点都不怯场。
第二局,她甚至一度10:6领先,手握四个局点,那一刻,我真以为奇迹要发生了。
结果呢?
桥本帆乃香这“削球魔女”也不是吃素的,硬是把比分从10:6追到了12:10,直接逆转了比赛。
我当时就想,这哪里是打球,这分明是在玩弄人心啊!
你明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结果人家一抬手,就把你的希望给掐灭了。
这感觉,比输了还难受。
再看看王晓彤这边,这个山东一姐,陈梦的师妹,手里可握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和WTT挑战赛冠军两张王牌。
她面对的佐藤瞳,虽然被叫做“二号削球手”,但她的打法跟桥本帆乃香简直是双胞胎,去年WTT年终总决赛,就是她们这对“削球姊妹花”把我们的孙颖莎和王艺迪组合给淘汰了。
你说巧不巧?
王晓彤开局打得不错,11:6先下一城,给人一种“这局稳了”的感觉。
但削球手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她们的“韧性”。
你打不死她,她就慢慢耗死你。
王晓彤的进攻一板接一板,就像是往一个无底洞里扔石头,听不到回响,看不到尽头,慢慢地,心态就崩了。
进攻失误开始增多,步伐也乱了,最终以2:3输掉了比赛。
这两场比赛,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为什么我们国乒的年轻一代,总是会在削球手面前栽跟头?
这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吗?
我倒觉得,这更像是心理上的“破防”。
当你的每一次大力扣杀,都被对手轻描淡写地削回来时,那种无力感,足以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打假球。
你的自信心会被一点点磨掉,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急躁,最终导致失误连连。
这就像是你辛辛苦苦爬到半山腰,以为胜利就在眼前,结果却发现山顶还在遥不可及的地方,那种绝望,足以击垮任何一个意志不坚的人。
说到底,削球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陌生”和“不适应”。
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可能更注重跟攻、弧圈球等进攻型打法的对抗,而对削球这种“磨人”的防守型打法,缺乏足够的重视和针对性训练。
日乒现在尝到了削球的甜头,桥本帆乃香都被放进了亚锦赛女团名单,这说明她们已经把削球当成了一张“王牌”。
而我们呢?
现在能稳赢桥本帆乃香的,似乎只有孙颖莎和王曼昱。
这听起来有点像个笑话,但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从这场比赛来看,王晓彤和纵歌曼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她们不再是之前那个“单局不过五”的弱者,她们敢于跟对手抗衡,甚至能在比赛中取得领先。
这说明,我们的教练组已经开始重视削球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这种进步,还不足以让我们高枕无忧。
就像是,你从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长成了一个能跑能跳的少年,但要跟一个成年人比赛跑步,你还是会输。
这场失利,不是简单的“输了”两个字可以概括的。
它更像是一次宝贵的警示,一次深刻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削球这个“老对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新研究。
我们不能只靠孙颖莎和王曼昱这两位“定海神针”,我们必须让更多的年轻选手,学会如何破解削球,如何在这场“磨人”的心理战中取得胜利。
这不仅仅是为了赢下某一场比赛,更是为了国乒的未来。
希望这两个小姑娘,能够从这场失利中走出来。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去拼。
王晓彤和纵歌曼,这两位年轻的战士,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场比赛,就当是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们会带着更强大的自己,重新站上赛场,向那些“削球魔女”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而我们,作为球迷,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她们,为她们加油。
你说呢?
来源:朝哥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