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启动“万物共生大讲堂”全国科普月特别活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3:11 1

摘要:9月初,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把课堂搬到户外,开讲“万物共生大讲堂”。

再不了解植物在偷偷记录什么,你的城市可能下一秒就被热浪吞没。

9月初,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把课堂搬到户外,开讲“万物共生大讲堂”。

现场来了气象专家朱定真、天文馆副馆长齐锐、博物馆研究员李竹、北师大教授邓文洪。

四位老师用两小时拆了三件事:植物年轮怎么把每年温度写进身体;银河系重元素怎样变成你呼吸的氧;一滴水里的微生物如何决定整片森林的生死。

线上同步直播,超过八十万人围观。

弹幕里有人留言:原来家门口那棵老槐树,比气象局早十年知道夏天会变态热。

植物园三年前开始做这件事,已经办了90场,60多位科学家轮流站台,剪成20集短视频放在网上,总播放破两亿。

很多人以为科普就是带孩子逛园子,其实成年人更需要。

最新调查显示,25到45岁人群对气候焦虑最严重,却最缺靠谱信息源。

植物园把讲座做成连续剧,每月更新,像追剧一样追知识。

现场座位三百个,线上不限量。

有人从北京郊区坐两小时地铁赶来,只为问一个问题:小区绿化该种什么树才能少开空调。

专家现场给出名单,直接抄作业,无脑复制。

活动还卖一个小动作:听完讲座去园区扫码,能领一包本地野花种子。

拿回家撒在阳台,三个月后蝴蝶自来。

已经有七千多人晒图打卡,相当于给城市添了七千块微型绿地。

植物园园长说,他们的KPI不是门票,而是多少人在生活里真正用上一句话。

比如听完猛禽讲座,有人把玻璃幕墙贴了防鸟撞贴纸,一周救下三只鸽子。

知识落地,才算闭环。

再不做点小改变,你会损失的不只是空调电费,还有孩子记忆里应有的蝉鸣和萤火虫。

明天就用这三句话:

1. 查一下家门口的树名,搜它记录气候的故事。

2. 阳台撒一把野花种子,别问会不会开,先撒了再说。

3. 把今晚的空调调高一度,省下的电够手机看十场科普回放。

懂一点,动一下,城市就多一分凉。

来源:布丁的科学乐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