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8月他信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泰国,随即被警方逮捕。根据泰国最高法院裁定,他信被控的涉贪和滥权等3项罪名成立并获刑8年。不过他信在医院接受治疗近180天后获释,引发外界关于他是否真正服完刑期的争议,泰国最高法院随后启动听证调查程序。视频>>>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9月9日,泰国最高法院针对前总理他信住院期间涉嫌规避服刑一案作出判决,认定其有罪。法院判决他信须重新服刑1年,他将于判决当日立即被收监。
2023年8月他信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泰国,随即被警方逮捕。根据泰国最高法院裁定,他信被控的涉贪和滥权等3项罪名成立并获刑8年。不过他信在医院接受治疗近180天后获释,引发外界关于他是否真正服完刑期的争议,泰国最高法院随后启动听证调查程序。视频>>>
泰国最高法院判他信入狱重新服刑一年 他信表示接受
泰国最高法院裁定 前总理他信在涉规避服刑案中有罪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服贸会有哪些亮点?如何去?怎么逛?怎么玩?走,一起去服贸会,快收好这份打卡攻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进一步细化数字标签应用要求。数字标签是怎样的?不会扫码查看数字标签的人群要怎么办?
超市资料图。图/IC
数字标签和实体标签有何不同?
结合2025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可知,数字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标签。消费者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后,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食品标签信息。同时,借助数字标签的页面缩放、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实现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有效解决标签信息“找不到、看不清、读不懂”的问题。《公告》中明确允许通过数字标签展示更多因实体标签版面受限而无法展示的合法信息,比如配料来源、生产工艺细节、产品产地溯源信息、详细食用方法、食品安全与营养特性说明、全链条产品追溯信息等,便于消费者更好了解食品。为确保消费者的体验,《公告》要求数字标签内容必须清晰、醒目、易读,并大力倡导将数字标签二维码与包装上现有的一些二维码整合,实现“多码合一”。另外,《公告》也明确,应用数字标签后,可以简化实体食品标签上生产者地址的标示。
不会扫码的人群如何获取食品信息?
有一些网友担心,对于一些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数字标签会不会不方便,对此,专家也表示,数字标签的推广,对于老年人来说,扫不扫码都会更方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副主任于航宇表示:“我们在推动标准,包括数字编程应用以及公告出台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了这一个问题,食品标签上对于消费者关注的信息是不会进行豁免或者减少的。相比来说食品名称、配料,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无论是不是使用数字标签,都始终会保留在食品标签上。”对于生产者地址的简化,反倒可以节省出更多版面,这样消费者更关注的信息可以有更多空间,比如通过字号的放大,更多版面展示也能够进一步提升食品标签本身信息展示的清晰度以及便利程度。阅读全文>>>
“成都女子两年被家暴16次”事件有新进展。9月9日上午,记者获得的判决书显示,二审维持原判,贺某阳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新京报此前报道,2024年12月27日,贺某阳因犯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赔偿小谢37万余元。经一审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贺某阳在与被害人小谢婚姻存续期间,多次对小谢实施辱骂、殴打等家庭暴力行为。2023年4月25日,贺某阳采用拳打脚踢的方式殴打小谢,造成其腹、胸、腰等多处损伤,经鉴定构成多处重伤、轻伤,伤残等级为七级至十级不等。
贺某阳不服一审判决,当庭提出上诉。作为民事案件原告和刑案被害人,小谢不满民事赔偿金额,当庭提出上诉,并以“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为由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2025年1月,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书面答复小谢:“本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决定不予抗诉。”
9月9日上午,二审宣判后,小谢哥哥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开庭,贺某阳出庭,法官简短宣读判决书后,询问贺某阳是否清楚、明白,贺某阳回答不清楚,法官重复了一次判决要点后再度询问贺某阳是否明白,“他(贺某阳)说你们法院就是乱判。”小谢哥哥告诉新京报记者,今日开庭,法官表示该案的民事二审还在审理中。阅读全文>>>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19岁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今年4月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录取,但在入学报到当天被学校以“怕影响其他学生”为由拒绝办理入学手续。
2025年5月14日签发的录取通知书。 受访者供图
学生父亲告诉记者,今年4月18日,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选拔、推荐下,孩子报考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而8月30日开学报到时,校方相关工作人员在得知李同学是自闭症学生后,不为其办理入学手续。9日下午,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隶属省残联)将与学校就此事进行沟通,关于该学生的安置和去留等需进一步沟通后才能确定。
对此,不少网友表达了对学校做法的不满:“学校太过分了”“面试都没有发现说明不严重啊”,类似声音,既是对学校拒收自闭症学生的指责,也是在为李同学的上学之路感到担忧。在新生报到当天,将一残疾学生“拒之门外”,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这一粗暴的做法,丢了一所高校应有的教育温度。
站在学校角度来说,拒录自闭症患者,或许也有着对病情特殊性和维护其他学生权益的考量,校方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教育的意义恰恰在于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如果动辄“劝退”,那么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何在?
对残疾学生的关爱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这正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同理心的契机。若学生残疾类型与所学专业不匹配,高校则可考虑通过专业调剂等方式予以解决,但不能把残疾人视为负担和麻烦,一“拒”了之。阅读全文>>>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回应“自闭症学生入学报到遭劝退”
李九霄在影片《八佰》里演的“刀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却用一次近乎悲壮的“冲桥”把“平民抗日精神”推到了极致。
“刀子”原是上海苏州河南岸赌场的小混混,平时靠给蓉姐看场子混口饭吃。但当北岸四行仓库抗击日寇的枪声响起,他先是不屑,后被现场惨状逐渐激怒,最终把“江湖义气”升华为“民族大义”。那句“巴蜀商会沪江堂小辈刀子请愿,弟子从小就跑得快,愿意一试!”就是草根血性的爆发点。
影片用极简符号完成角色弧光:刀子割破拇指、按下手印,一瞬间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存亡”绑在一起。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个动作,却比任何口号更能体现“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群像精神。
电影《八佰》海报截图
新京报:《八佰》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只是一个外号,像老葫芦、端午、羊拐、老铁、老算盘,包括你饰演的“刀子”,对于“刀子”这个名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李九霄:我觉得这个角色具有双面性,有好有坏,就像一把刀子一样,你可以拿它来削水果,可以拿它来救命,也可以用它来杀人,这也很符合“刀子”这个角色的世界观。他在当时上海租界里面就充当一把刀的角色,用来威吓大家,有可能刺伤好人,也有可能刺伤坏人,很多事情他无法左右,他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刻,除了“刀子”之外,还有很多人愿意牺牲自己,去“跑桥”将电话线送到对岸,其实“刀子”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底层老百姓对祖国被侵犯之后的一种态度。
新京报:“刀子”在苏州河南岸给蓉姐(刘晓庆饰)开的赌场看场子,其实是相对安全的,本来可以不用以身涉险跑去送电话线。你给这个人物的动机是什么?
李九霄:我记得当时想得其实很简单,那场戏他靠着墙吸烟,觉得这桥有那么难跑吗,死了那么多人?因为他在租界见过的生死太多了,死的那些人,有可能是他的仇家,有可能昨天还跟他打了一架,或者还欠着他钱。他只是觉得“跑桥”这个事儿,怎么就跑不过去呢。本身他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有一种血性,这个桥我跑过去了,就打败了你们这些殖民者,还有日本鬼子,我要争这一口气,袍哥人家的这口气不能丢,有可能也是这口气支撑着他在上海租界每天活下去。
新京报:“跑桥”那场戏,当时和导演、摄影师怎么商量的?有排练吗?
李九霄:我们排练了一天,跑了七八遍,我身上和桥上都有很多爆破点,要配合摄影师,把位置跑准确了,还得一气呵成把台词说明白。我还记得我拿帽子充当人头来晃狙击手,这是我和狙击手的一个博弈,这些都得排练。其实第一天排练完,我以为是实拍,跑完以后摔了一身伤,终于过了,然后管虎导演走过来,对我说了一句:九霄,不错,明天实拍,加油。我才知道明天是真正的开始。第二天也是拍了七八条。我记得我每一条躺在地上,在水的倒影里边,我看到四行仓库的影子,看到天空的影子,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和“刀子”合体的感觉。阅读全文>>>
来源:马某马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