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回来,这世上有些事儿就特别逗,你开个甜品店,本来卖的是糖和奶油堆砌起来的小确幸,结果一不留神,自己活成了一出比八点档还刺激的伦理大戏,卖起了全城最猛的瓜。
话说回来,这世上有些事儿就特别逗,你开个甜品店,本来卖的是糖和奶油堆砌起来的小确幸,结果一不留神,自己活成了一出比八点档还刺激的伦理大戏,卖起了全城最猛的瓜。
说的就是“二喜”老板娘和她的店,最近这风头,简直盖过了所有米其林推荐。
故事的高潮来得猝不及及防,就是那条朋友圈,堪称行为艺术。
老板娘二喜和那位年轻力壮的店员小哥依偎在一起,配文“人生是场体验,尽情疯”,好家伙,这不等于拿着大喇叭在自家老公坟头蹦迪吗?
吃瓜群众当时就炸了,原来坊间那些风言风语,全是纪实文学啊。
这哪是秀恩爱,这分明是给前夫的87万投资款开了一场线上追悼会。
时间往前稍微拨一拨,回到那个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停车场。
出钱又出力的丈夫,撞见的不是什么误会,而是活生生的一幕“车内剧本杀”。
他上去对线,结果人家二喜一句“你看见的就是你想的那样”,直接把他KO了。
那感觉,就像你憋了一肚子火准备吵一架,结果对方直接递给你一把刀,说:“来,给我个痛快,我赶时间。”
这种被蔑视到极致的无力感,最终化成了店里噼里啪啦的破碎声。
他砸的不是几台破机器,是他拿真金白银和一腔信任砌起来的南墙。
真正让这场闹剧病毒式传播的,还得是那几张聊天截图。
“宝贝”长“宝贝”短的也就算了,那个“永动机”的封号一出来,瞬间就成了年度热词,带着点狼虎之词的黑色幽默,一下子就把这事的娱乐性拉满了。
互联网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能把一个家庭的悲剧,解构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段子。
这词火得莫名其妙,却又在情理之中,它精准地戳中了大众对这场不伦之恋最核心的好奇点。
要说狠人,还得是二喜。
离婚协议墨迹未干,那边还写着要还87万巨款,每月还得掏5000块抚养费,她这边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骂名”变现了。
人家不仅没躲起来,反而迎着炮火开了抖音,粉丝蹭蹭涨,大有“感谢前夫哥送来的火箭”的架势。
评论区里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她愣是穿上救生衣在里面仰泳,还时不时跟骂她的网友互动一下,仿佛在说:“你们越骂,老娘越火。”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危机公关的教科书撕了,然后用碎纸片给自己糊了个王冠。
她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为爱痴狂、挣脱枷锁的新时代女性,问题是,这剧本的底色是背叛和伤害,观众不买账啊。
于是乎,甜品店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
那些曾经的VIP顾客们,排着队上门退卡,理由都出奇地一致:“一想到做蛋糕的手刚摸过‘永动机’,就反胃。”
消费者的逻辑就是这么朴素又直接,我来你这儿是买个好心情的,不是来给你混乱的私生活当付费观众的。
你看,商业世界的逻辑有时候比情感简单多了。
信任一旦崩塌,甭管你家奶油是法国进口的还是月球空运的,都没用。
顾客退的不是钱,是他们对这家店投射的美好滤镜。
当老板娘的个人品牌形象已经和“不靠谱”、“没底线”划上等号时,那家曾经甜蜜的小店,也就只剩下满地狼藉了。
在这场全员输家的游戏里,丈夫得到了钱和舆论的同情,却输了家庭;18岁的小伙子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却可能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这场舆论风暴;而二喜呢,她看似得到了流量,成了话题中心的女主角,可当这阵风刮过去,下一个更离谱的瓜出现时,谁还会记得她?
到头来,她可能才会发现,那种靠挑战公序良俗换来的关注度,比她店里的奶油更容易变质。
来源:甜点党GPkUs